第一节
��快断黑时,有人发现半山高坎下蓬乱的灌木丛上悬着竹篓。众人急忙顺坡而下,在一片尺多深的杂草中,老郎中平卧着,脸上还有被野物撕咬过的痕迹……
郑郎中想不下去了,为这事,大姐一直还在记恨自己和桂芝。
走进堂屋,郑郎中不敢抬头,他怕看到堂屋北墙上的家神牌位,上面挂着爹娘的画像。
“桂芝,我到镇上去了啊!”郑郎中走到婆娘的床前说,“等会你姆妈就会过来的。”
“明天细伢崽过三朝,莫忘记请姐姐、姐夫。”桂芝细声地叮嘱丈夫。
“嗯。”郑郎中心想这还能忘记得?姐夫在镇上做屠夫,等会还要到他那里剁些猪肉呢!
就在郑郎中准备出门时,岳母在桂芝两个弟媳的搀扶下进了屋。
“噢噢,姆妈来了,坐、坐!”郑郎中退了两步,端来椅子给岳母坐,岳母这时已坐在床沿上,一边握着女儿伸出来的手,一边瞅着睡在床弯里的小外孙女。
“耀民哥,给细伢崽取名字了吗?”弟媳问。
“取了,取了,叫兰子!”郑郎中端来两杯茶,应承着。
顾不得她们之间的谈话,郑郎中对岳母和舅母子说:“姆妈,你们坐哈,我要到镇上去一趟!
桃子从大舅妈腿上溜下来:“我也要去!”
岳母忙将桃子的手牵住:“乖崽,你莫去,你爹有事,一会儿就回。”并扬扬手:“耀民你快去吧,家里的事我们来帮衬!”
走出自家的田埂路不到半里地,就是大路了。大路有六、七尺宽,面上铺垫的是河沙卵石,这些河沙卵石都是各保甲派工,在秋后枯水时从新平河里挑上来的。大路往南可达省府,沿着新平河往西,再往北七、八十里地就到了县城。大家习惯称这条大路叫“官道”
去年夏天,郑郎中亲眼目睹了好多骡马驮着炮车和扛枪的士兵从这“官道”上向北开进,那阵势好威武壮观呢!
郑郎中挑着一担空箩筐走出了四、五里地,感觉布鞋里进了沙子,他蹲下来将两只鞋里的沙子倒掉,哪晓得一只脚重心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四脚朝天。一颗大卵石刚好挺在他的屁眼缝里,痛得他咧着嘴巴“嗷嗷”直叫唤。
“这娘卖x的路是好走,天晴没有灰,下雨没有泥,就是沙子容易进鞋里!”郑郎中自言自语骂完,揉了揉痛处,担起箩筐继续赶路。
平凉镇坐落在新平河的南岸有六、七百年了。一座离水面将近两丈高的三墩石桥连接“官道”,靠河边聚居着千多户人家,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镇子。镇子中央是一条宽丈余、长百十丈的青石街面,街面两边是连成一排的木板门,涂得黄澄澄桐油的门里是洋布店、杂货店、米店、铜匠铺、铁匠铺、肉铺,另有几条交叉的小街可通四周村落。在洋布店旁边就有条岔道直通河边,河边有座用大块麻石砌成的码头,平日里桅杆林立、货堆成山、热闹非常,据说汽划子、小火轮也常光顾这里。它上通省府,下抵汉口,四通八达。在这登船下船的,大都是些穿长衫戴礼帽有派头、有身份的人。
郑郎中走进洋布店,一眼瞄中了横搁在柜台上的一匹白底兰花布。门外映入的亮光让布上的兰花显得十分鲜活。
“郑郎中啊,想扯几尺花布?”店老板热情地招呼着。
“噢噢!”郑郎中笑着点了一下头,他想给兰子做床摇窝被面,再给桃子做件罩衣。郑郎中从没有买过布头线尾,他心里盘算也只�
郑郎中想不下去了,为这事,大姐一直还在记恨自己和桂芝。
走进堂屋,郑郎中不敢抬头,他怕看到堂屋北墙上的家神牌位,上面挂着爹娘的画像。
“桂芝,我到镇上去了啊!”郑郎中走到婆娘的床前说,“等会你姆妈就会过来的。”
“明天细伢崽过三朝,莫忘记请姐姐、姐夫。”桂芝细声地叮嘱丈夫。
“嗯。”郑郎中心想这还能忘记得?姐夫在镇上做屠夫,等会还要到他那里剁些猪肉呢!
就在郑郎中准备出门时,岳母在桂芝两个弟媳的搀扶下进了屋。
“噢噢,姆妈来了,坐、坐!”郑郎中退了两步,端来椅子给岳母坐,岳母这时已坐在床沿上,一边握着女儿伸出来的手,一边瞅着睡在床弯里的小外孙女。
“耀民哥,给细伢崽取名字了吗?”弟媳问。
“取了,取了,叫兰子!”郑郎中端来两杯茶,应承着。
顾不得她们之间的谈话,郑郎中对岳母和舅母子说:“姆妈,你们坐哈,我要到镇上去一趟!
桃子从大舅妈腿上溜下来:“我也要去!”
岳母忙将桃子的手牵住:“乖崽,你莫去,你爹有事,一会儿就回。”并扬扬手:“耀民你快去吧,家里的事我们来帮衬!”
走出自家的田埂路不到半里地,就是大路了。大路有六、七尺宽,面上铺垫的是河沙卵石,这些河沙卵石都是各保甲派工,在秋后枯水时从新平河里挑上来的。大路往南可达省府,沿着新平河往西,再往北七、八十里地就到了县城。大家习惯称这条大路叫“官道”
去年夏天,郑郎中亲眼目睹了好多骡马驮着炮车和扛枪的士兵从这“官道”上向北开进,那阵势好威武壮观呢!
郑郎中挑着一担空箩筐走出了四、五里地,感觉布鞋里进了沙子,他蹲下来将两只鞋里的沙子倒掉,哪晓得一只脚重心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摔得四脚朝天。一颗大卵石刚好挺在他的屁眼缝里,痛得他咧着嘴巴“嗷嗷”直叫唤。
“这娘卖x的路是好走,天晴没有灰,下雨没有泥,就是沙子容易进鞋里!”郑郎中自言自语骂完,揉了揉痛处,担起箩筐继续赶路。
平凉镇坐落在新平河的南岸有六、七百年了。一座离水面将近两丈高的三墩石桥连接“官道”,靠河边聚居着千多户人家,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镇子。镇子中央是一条宽丈余、长百十丈的青石街面,街面两边是连成一排的木板门,涂得黄澄澄桐油的门里是洋布店、杂货店、米店、铜匠铺、铁匠铺、肉铺,另有几条交叉的小街可通四周村落。在洋布店旁边就有条岔道直通河边,河边有座用大块麻石砌成的码头,平日里桅杆林立、货堆成山、热闹非常,据说汽划子、小火轮也常光顾这里。它上通省府,下抵汉口,四通八达。在这登船下船的,大都是些穿长衫戴礼帽有派头、有身份的人。
郑郎中走进洋布店,一眼瞄中了横搁在柜台上的一匹白底兰花布。门外映入的亮光让布上的兰花显得十分鲜活。
“郑郎中啊,想扯几尺花布?”店老板热情地招呼着。
“噢噢!”郑郎中笑着点了一下头,他想给兰子做床摇窝被面,再给桃子做件罩衣。郑郎中从没有买过布头线尾,他心里盘算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