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章 相邀
��邕寒暄一会,后边的丫鬟来报说:“我家小姐在后花园相请骆公子赴会。”

  蔡邕笑笑道:“贤侄啊,这赛诗会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这老家伙就不参加了,能够在刚才听到贤侄的两句佳作我已经非常满意了,你去吧。”

  骆统和徐庶拜别蔡邕,随着丫鬟左绕右转来到后花园。

  一进后花园的门就发现花园里边的廊厅已经是灯笼高挂,人头攒动。

  随着丫鬟来到里边的大厅,骆统乍一看跟现代酒会似的。

  来到大厅的东南角,只见那里站着几个人,中间一位美女,拖着长长的粉红色长裙,腰扎蓝色丝缎,梳着发髻,头插一对白玉蝴蝶簪,细长型瓜子脸,略施淡粉,柳月弯眉杏核眼,高高的鼻子樱桃口,薄薄的嘴唇上涂着粉色的胭脂。在她旁边站着一位高挑的女子,淡妆素粉,蓝色衣装,圆脸蛋一双凤眼,明亮的黑眼珠散发着光芒,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嘴角挂着微笑,小小的酒窝时隐时现。在高挑女子对面站着另外一位女子,内衬青色棉袍,外批淡紫色风衣,高高的发髻上插着青玉发簪,发簪一头挂着一个琥珀圆球装饰,耳朵上坠着一副淡蓝色的玉石耳坠,细腻的脸颊红扑扑的显得那么可爱。

  骆统跟这丫鬟到了三位美女面前,中间的美女先开口道:“这位就是东莱太守骆统骆公子吧。”

  “正是在下,想必这位就是名满京城的才女蔡琰小姐了。”

  蔡琰看着自己眼前站立的青年,心中不住的打量。前几日父亲回来后很是夸赞骆统,说骆统乃是他至今见过的最是沉稳而有才华的青年人,凭借一己之力在一年之内把东莱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骆统大兴土木,大修水利,为流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安置解决流民,听说在东莱根本就没有流民,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位年轻的太守还非常的有仁慈和慈爱之心,虽然自己赚了大笔的财富,可是他自己居然把这些财富全部用在了建设学校的教育上来,为普及和教化扑通民众出力,收养大批的孤儿,建立了为百姓看病的医院等。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这位东莱太守才刚刚年过十九岁,真是奇人,那么多的官员都办不到的事情,居然让一个少年办到了。像这样有着真才实学,博爱仁慈之心的年轻人真是太少见了。

  蔡琰这几天听到父亲谈到骆统全是赞美之词,恨不得这样的才俊就是自己的学生和孩子。现在这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没有其他年轻人见到自己的那种张狂和流露出的兴奋,反而是一种沉稳的表情,平和的让人觉得他应该是一位中年人的感觉。朴实的青缎子长袍,白玉腰带束身,走起路来干练而利落。白净的脸庞上一副锐利的双眼,全身上下也就这一双眼睛和他整体的风格格格不入。这一双锐利的眼睛射出的眼神恨不得能够穿透世间万物,好像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被它看穿。

  “小女子怎敢得骆公子赞誉呢?骆公子在东莱的所作所为才真的是大才,为国为民做的万事功业那可不是小女子所能够相比的。懂得些许诗词歌赋之小才和骆公子治国安邦之才相比,那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蔡小姐过誉了。治国安邦骆统不敢当,为国为民乃我辈之责,岂敢怠慢。为了百姓的生活,作为我辈之人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家父所言果然不假,骆公子确实是一位为公为民的好官,蔡琰佩服。”

  蔡琰心里对骆统的这一番表述心里还是很有敬意的,向他们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做到骆统这样的可是没有,为国为民的年轻人恐怕更是少见啊。

  “骆公子,来我给你介绍下这几位。这位是我们议事中郎伏完伏大人的千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