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8)

  杜陵春推举自己,严复推举唐飞霜。倘若到时候公孙琢玉查不出真相,岂不连带着杜陵春也跟着丢脸,在严复面前抬不起头来。

  公孙琢玉思及此处,不由得问道:那死的三人可有详细卷宗?

  杜陵春早知他会如此问,将手边一摞纸递给了他:这是刑部的卷宗,你自己且瞧着,待那唐飞霜入京之后,你们便要一同面见圣上,共查此案。

  第一个死的人乃是凉州刺史董千里。他回京述职途中在客栈落脚,谁料翌日清早便被发现惨死于床上,面皮被人完整的剥了下来,整个人倒在血泊之中。

  旁边的桌案上有凶手留下的一张纸,据打扫的丫鬟说,是董千里死前一夜,不知被谁送来的。

  那纸上写着一首诗,乃是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公孙琢玉看到此处,觉得有点意思,将卷宗继续往后翻了翻。

  第二个死的人乃是户部侍郎郭寒。他夜间去青楼召妓之时,被凶手暗杀在花魁的香闺里,整个人从腰那里断做了两截,肠子流了一地。

  他同样在死前一天,莫名其妙收到了凶手留下的一张纸,纸上的诗乃是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上半阙: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公孙琢玉看到此处,已经发现了什么,但为了确认什么,继续又往后翻看了一页。

  第三名死者乃是京兆尹楚连江,他被凶手挖去双眼,尸体吊悬于衙门大堂之上,惊堂木下压着一张纸,诗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公孙琢玉看向杜陵春:这凶手实在猖狂了些。

  杜陵春微微挑眉:你瞧出什么来了?

  公孙琢玉笑了笑:下官以为,这凶手是个爱读书的人,只是尚未见到尸体证物,下官也不好随意判定。

  目前死了三个朝廷当官的,且死前凶手都会特意送一张带有他们姓名的诗来,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凶手武功高强,且性格狂妄,似乎在明晃晃讥笑朝廷的无能。

  连环杀人案,下一个收到诗词的人,便是他要动手的目标。可想而知,朝中文武百官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被卷了进去。

  杜陵春自然是想让公孙琢玉多知道一点消息的,免得被那个劳什子的唐飞霜捷足先登:明日我带你去刑部走一趟,那三人的尸体便停在那里,你想如何查便如何查,有我在,旁人不敢多言。

  公孙琢玉心想这就是有靠山的感觉吗,他不动声色打量着杜陵春雌雄莫辨的眉眼,而后笑了笑,却是说了一句不相关的话:司公好似瘦了些

  声音低沉关切,竟不似从前轻浮。

  杜陵春闻言下意识抬眼,猝不及防对上他的视线,手一抖,差点将茶盏砸了。公孙琢玉眼疾手快按住茶盏,而后放稳在他手中,低声道:司公当心。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琢玉:嘤,牵手手

  第183章 尸体的脸皮呢

  他们二人指尖相触,乍看是一个相握的姿势。杜陵春却觉得公孙琢玉的掌心比那茶盏还烫几分,幸而后者片刻后就收回了手,不至于使场面太过尴尬。

  杜陵春看了公孙琢玉一眼,竭力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