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2)
�孙琢玉大限将至,眼前血红一片,看不清来者面貌,但只听声音,细软阴柔,冰冰凉凉,八成是个太监。是他最看不上的娘娘腔,愈发坚定了想死的心。

  牢头犹犹豫豫道:此人乃江州知府公孙琢玉,贪污受贿,与蔡竭一党。本该是死刑,他家人施钱替他免了罪,他却宁死也不肯受宫刑

  他说这话时心里打颤,因为面前站着的人虽权倾朝野,却也是个太监。

  杜陵春双手揣袖,懒洋洋的,垂眸看向地上血人似的公孙琢玉。虽狼狈,不难辨出一副好相貌,一看就是读书人。心道这些个文人书生就是重风骨,一个个的宁死也不愿意当太监,仿佛污了他们什么似的。

  恶劣一笑,似毒蛇吞吐信子,缓慢的道:不愿受宫刑,那便更要受着了。

  牢头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声应是,正准备将公孙琢玉抬上板床,却听杜陵春忽的出声:慢着。

  牢头立刻回身:司公还有何吩咐?

  杜陵春细长的眼睛眯了眯,眉头微皱:你说他是江州人,姓公孙?

  这个姓不多见。

  牢头道:是,敢问司公,有何不妥?

  杜陵春不语,抬手抖了抖袖袍,指尖白皙纤长,妙若女子,不知想起什么,没头没尾的道:江州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他既不愿受宫刑,就免了吧。

  语罢似乎在这个污臭之地待够了,用帕子掩着口鼻,转身离去。

  公孙琢玉恍惚抬眼,看不清面容,只瞧见那人一截白净的脖颈被玄色衣领裹得严严实实,有一点很浅的朱砂红痣。心头骤然一松,缓缓闭上了眼。

  牢头见得杜陵春远去,方才敢直起身形,踢了公孙琢玉一脚:你命好,杜司公竟免了你的活罪。

  公孙琢玉不动。

  狱卒见状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对牢头道:头儿,他死了。

  这是公孙琢玉在大邺短暂的一生。没有青史留名,仅有污臭满身。他十年寒窗,做了三年知县,又做了三年知府,冤假错案共六十四桩,戕害人命一十八条。死后尸身回乡,万人唾骂。

  他满心以为自己会在这个朝代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现在想来不过是个蠢念头罢了,实在给穿越同仁丢脸。

  009看完了公孙琢玉的下场,心想原来是个草菅人命的大贪官,得好好改造才行。翅膀轻轻扇动,牵引着那一缕魂魄游出体外,重新回到了他当知县的第二年。

  江州近商道,乃富庶之地,只可惜虽山清水秀,却人不杰地不灵,有三害著称。一害是那密子林里吃人无数的大老虎,二害是清风山上横行的盗匪,至于这第三害,便是本地知县公孙琢玉。

  那是一位掉进钱眼里的主,只认金银,不认黑白。上任以来只知花天酒地,辖内错判冤案无数,名声烂透,偏偏山高皇帝远,没人能管。

  百姓只能哀叹一声,自认倒霉。

  公孙琢玉素来懒怠,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今日过了午膳时间还没醒,丫鬟婆子也不觉得奇怪,悄悄把饭菜摆上桌,就又静悄悄的退了出去,否则吵醒了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床帘静静垂下,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躺着的一名男子。他眉头紧皱,冷汗涔涔落下,像是陷入什么梦魇中难以自拔,最后嚯的一声从床上坐起,大口喘着粗气。

  公孙琢玉无暇顾及别的,第一反应就是低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