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章山泽覆(3)
急促的马蹄缭乱风幕,惊起狂舞的落叶,天空中的云浪翻滚着,终于,大片的雪花落了下来。

  大宣昭兴叁年冬,刚被册封为瑜妃的西凉和亲郡主蓝筝于宫中暴毙,西凉人几乎在她咽气的同一时间以此为理由,撕毁与大宣的停战协议,突然对西境线的心脏寄云关发动攻势,驻守寄云关的西境军统帅沉渊措手不及,仅仅两个时辰便被西凉和樊国的联合大军攻破了寄云关的城门。

  兵强马壮的西凉军和樊军像漫天的蝗虫,洪水决堤一般从寄云关城门下冲进关内,樊军稍作整歇,随即往北进犯。

  北境高大巍峨,沿着纵横山势修建起来的,如苍龙卧野一般延绵万里的关墙形同虚设,完全丧失了以往稳固而强大的保卫功能。

  不幸中的万幸,便是北境线上驻守的北境军几乎分毫不损地带着粮草和军备撤离到了源沧江对岸,避过了如狼似虎的樊军前后围击。

  靖州、屏州等关墙下数个城池中的百姓,也在樊军冲进城内时早早撤离得一干二净,穷凶极恶的樊军眼前,只有一地鸡毛和残破零碎的锅碗瓢盆。

  有一支军队,在北境军护着关墙下百姓撤离的时候,誓死拦住了凶悍彪勇的樊国先锋军,尽管死伤无数,但不曾退让半分。激战一天一夜后,这支大部分士兵带着面具的队伍于第二天清晨突然撤退,从望龙山脉的骑龙坳下渡过澂水,往北消失在西凉和樊国交界的丘陵地带中,隐去了踪迹。

  西境军统帅、寄云关的守将云麾将军沉渊,在头批西凉军先锋到达寄云关城墙下时,率领叁万骑兵冲出城门迎战,在城墙下开阔的谷地中被随后压上来的十数万西凉军和樊军碾压式攻打,西境军骑兵兵败如山倒,几乎顷刻间便在寄云关的关墙下被屠杀殆尽。

  沉渊的亲卫拼死把重伤的他拖回关墙内,与极少数西境残兵一起退往源沧江对岸。

  西樊联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了寄云关,西凉军随后对关下的梧州明州等地展开大肆屠杀。

  生灵涂炭,万野哀鸣,自此,西凉和樊国的叁十二万联军完全攻占了西北边境,并很快扩张着侵略范围,一路烧杀抢掠往南而下,战火几乎是在一眨眼间,便沿着广源道烧到了源沧江以北的沿岸。

  大宣广袤的西北领土,大半壁沦陷在异族冷酷血腥的烽烟蹄铁之下。

  源沧江以南的松州军和陈州军,联合退回的近七万北境军,在大江沿岸扎了营,与大江以北驻扎下来的二十万西樊联军的主力军队暂时形成対持之势。

  大宣的这支联合军队,由朝廷急派过来的武国公陆年松统领,从江北退回来的一些西境残兵和榆州、浜州残兵,再加上附近几个州府紧急调拨过来的军队,一共凑成了二十多万大军。

  而西凉和樊国的其他十几万骑兵,以及后续陆陆续续南下进入关内的西凉军和樊军,以寄云关和梧州往南,一直到源沧江这一线的广源道为中心,分别往东西两面扩张着攻占范围,他们的铁蹄纵横在源沧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上,蚕食鲸吞着一个个还未被攻陷的城池,摧毁了大量的城郭和村庄。

  有些城池的守军早已望风而逃,留下惊慌失措的百姓于战火和屠杀中流离失所,仓惶南逃。

  当然,也有个别城池的守军闭城锁门,捍卫着城中的百姓,立誓要与他们驻守的地方共存亡,流尽血汗也在所不惜。

  风雨飘摇中,深受重创的大宣已经没有余力再派遣军队去支援保卫大江北岸的这些城池,西凉和樊国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就在大江对岸虎视眈眈伺机而动,一旦这支气势汹汹的雄军攻过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