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我只是玩了个游戏 第22节
��什么,就为了搞她的心态吗?

  枕流却觉得这游戏很有意义,宛如一场热身赛,只是选了这么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不少玩家的性格。金庄是个赌徒心理很重的人,但又总会在最后悬崖勒马,在疯狂之中又保有一丝理智。而选了88的妹子,很大概率是个小富即安的性格,66的妹子喜欢及时止损,也就是说她的抗压能力不行,一旦有不好的苗头,她就容易打退堂鼓。

  御姐则比较自信,但过刚则折,她就像是很多淘金热里出现的人,倾家荡产买了个金矿,没日没夜、坚持不懈挖了十几年,却在离金子就差那么一厘米的时候选择了放手。在最后一刻,功亏于溃。

  陆斯恩一如既往,不太好分析,他的朋友看起来像个傻子,钱小钱则是真正的撞大运选手,什么都没做,躺赢第一。

  枕流自己嘛,他的每一步其实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事实上,这游戏考验的并不是性格,也不是心理战。探案馆是真的很喜欢玩文字游戏,谜底永远都在谜面上,从出题的那一刻开始,游戏就已经给了提示——标杆管理。

  一切选择的胜利,都是标准的胜利。

  这是大学管理学里很著名的一句话。

  简单来说,就是当人做出选择时,要首先对范围和概念有一个标准。本着高数极限1/e(约等于0.368)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在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方划下标准线。好比,在50人的评审团里,三分之一就是翻牌到第16次或者第17次的时候。

  第一轮翻牌8次,第二轮翻牌6次,相加就是14次,再加上第三轮枕流前面三个玩家的翻牌,刚刚好17次。

  而在前面出现的17个数字里,最大的数字是111。

  这个111,便是枕流在这局游戏里给自己划下的标准线。一旦出现比111大的数字,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下注了。不用管后面还剩下多少次机会,也不用管这个比111大的数字是不是只大了一点点。只要选了比111大的数,枕流就有很大的概率保送前三。

  这就是管理学。

  结果也确实如此,枕流成为了全场第二个选择角色的人。这不是枕流的胜利,只是科学规则的胜利。

  不是说这个公式一定是百分百的,肯定会有特例和极限,枕流只能赌了一把概率学。

  dm保持着不过多解释的原则,直接公布了每个玩家所选数字的大小,然后便开始以此为序号,让每个人选角色了。

  抽中最大值的钱小钱,当仁不让,成为了第一个选角色的人。他一早就在心中打定了主意,要选大太监。不是他有什么唱一剪梅的特殊爱好,而是他和弹幕里的神明眷属们一个思路——阵营本里,身份越低的人,才越有可能逆风翻盘。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小太监,但钱小钱不是要和枕流组队嘛,他总是习惯性的把最好的留给枕流。

  这样他才可以被枕流带着躺赢啊。

  枕流的想法其实反而和钱小钱不太一样,他不觉得太监身份能有什么惊天反转,皇子倒是有可能看上去是全场最高、最后却发现是全场最低的,不可能所有的角色都要反转一遍。

  不过,钱小钱排在枕流之前,他已经做出了选择,枕流在好友期待的目光中,也不好让对方失望,便选了小太监。其实,什么角色在枕流看来都差不多,不管是一手好牌还是一手烂牌,他总能打到最后。

  陆斯恩本来也有意和枕流选同一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