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22)
/>
  也不是不能接受。

  楚皇以楚国在楚赵联盟中背信,赵国未必肯接受楚国的投降,所以要立与赵国皇族交情颇深的襄王为太子,让襄王亲自写降书。为理由,非要立襄王为太子,楚臣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他们当然希望与他们沾亲带故的皇子,或者皇孙能成为新太子,替楚皇成为亡国之君。

  以从前的经验来看,亡国之君都能成为赵国的亲王。

  但他们无法承受,他们一力举荐的人成为太子后,给赵国写降书却被赵国拒绝的后果。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襄王成为楚国的新太子。

  楚皇已经做好打算,只要赵国同意楚国投降,并愿意给楚国与西梁、燕国、青州等地相同的待遇,他就立刻退位给襄王,让襄王替他受降。

  作为楚国新皇,襄王在赵国也能是亲王,加上他早年在咸阳的善缘,后半生不愁太平富贵。

  楚皇没特意交代襄王要如何写降书。

  以襄王在咸阳的经历,没人会比襄王更清楚,什么样的降书才能打动赵国。

  只要能让荆州不受战乱之苦,他就算对得起列祖列宗。就算襄王在降书中对他破口大骂,将当年楚国背信的缘由都推到他身上也没关系,楚皇苦中作乐的想。

  然而襄王将写好的降书拿给他过目的时候,楚皇却差点没忍住眼中的酸涩。

  连续三封八百里加急,让在场的众人都将心思放在了千里之外的楚国上,完全忘了他们为什么会聚集在宋府。

  永和帝不满的目光在众人或是兴奋或是若有所思的表情上扫过,朝坐在他右侧的宋瑾瑜倾身,犹如炸雷的声音让在场的众人猛得回过神来。

  今日请期,又逢天降大喜,可见老天也想让朱雀和狸奴的好事一帆风顺,不如顺应天意,将大婚的日子定在九月十九,如何?

  九月十九,正是钦天监算出的日子中,最近的那天。

  距今只有两个月。

  第134章

  自从狸奴与太子殿下开始走六礼,大赵就喜讯不断宋瑾瑜先是应和永和帝的话,却在永和帝放松警惕,露出舒心的笑容时,话锋突转,依臣之见,不如仔细斟酌狸奴与太子殿下的婚期,多商议几次,说不定

  在场的人都听懂了宋瑾瑜的未尽之语,大多数人都面露赞同。

  将婚期拖长,说不定能听到更多吉报!

  就算没有更多的吉报,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损失。

  永和帝神情僵硬的转过头,疯狂给他带来的媒人们使眼色,却发现媒人们皆满脸迟疑,竟然被宋瑾瑜说动了。

  顺应天意就能一统九州,还要兵强马壮做什么?

  永和帝恨不得去提着媒人们的耳朵,让他们清醒点。

  一片寂静中,长公主主动开口,云阳伯此言差矣,天降喜事是天慈。怎么能仗着老天的宠爱,主动谋求更多的偏爱。即便陛下是天子,朱雀亦会成为天子,也没有以子谋父的道理,顺其自然才是长久之道。

  宋瑾瑜从善如流的改口,将推迟婚期的理由改成宋老夫人舍不得宋佩瑜。

  他只是想以永和帝的理由反驳永和帝,避免狸奴被轻易叼走,却没想到接连的喜事,竟然让朝堂沉浮多年的老大人们沉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