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89)
�暗自后悔,当初为什么要与虎谋皮。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给黎京发出国书的第十天,陈国大军踩着泥泞的土地再次朝着黎京出发。

  他们并不打算在这个冬天休战,反而想趁着更北方的赵国不得不休战的时间,在明年春耕前彻底拿下黎国。

  如果运气够好,陈国彻底拿下黎国的时候,赵军还没打入洛阳,陈军说不定能参与到赵国与燕国的战争中,给赵国添些不痛快。

  咸阳在黎国世家越来越恳切的请求中,逐渐陷入犹豫。

  赵国一开始就放弃黎国,是因为拿不准黎国中少数坚决抵抗陈国的世家,他们的态度究竟能有多坚决。

  万一赵军前脚刚到黎国,这些世家就被故友或者陈国说服,改变主意,反倒联合陈军对进入黎国境内的赵军动手。

  赵国岂不是成了笑话?

  如今的黎国已经到国破的边缘,有些不愿意与陈国为伍,或者早就将陈国得罪到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黎国世家,带走黎国皇族男丁一路西逃。

  他们愿意将黎国西边的土地献给赵国,换取赵国的庇护。

  不仅能收获土地,还能让陈国有损失的好事,永和帝很难不为此心动。

  可惜赵国晚了一步。

  楚国嘉王先赵国出兵,短时间内就将黎国与赵国卫郡接壤的三个县城全部占领,堵住赵军前往黎国领土的路。

  这等行为,说不是有意防备赵国都没人信。

  永和帝为此大怒,头一次在挥笔泼墨的时候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的写下五页的质问之语。

  可惜这封信装入信封后就被永和帝撕得粉碎,根本就没送往楚国。

  就算永和帝恼怒到失去理智,赵国朝堂上仍旧不乏保持理智的人。

  楚国又没攻打赵国的地盘,人家攻打的是黎国。

  各凭本事的时候慢了半步,赵国能以什么立场去质问人家?

  黎国、楚国与赵国之间发生的诸多变故,直到年底,才随着永和帝的年节赏赐,传到宋佩瑜耳中。

  彼时,宋佩瑜已经为新年准备许久。

  这不是他与重奕头一次在外面过新年。

  当年流落到祁镇的时候,他们就在祁镇过了个年。

  后来打下卫国,为了能让卫国平和过渡成卫郡,宋佩瑜也与重奕在曾经的卫国都城过了个年。

  这两次过年的经历,已经与平时大不相同,这次过年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除了以太子的排场彰显赵国之威,重奕还要在年宴上平衡远道而来的赵臣和三十县中的燕臣。

  重奕当然不会在这等事上费心。

  也许在他看来,无论是赵臣还是燕臣,区别只有一刀能砍死和一刀砍不死。

  宋佩瑜从两个月之前,准备在邱县落脚到明年春耕后,就在筹备年宴。

  一个月前,宋佩瑜还特意给咸阳送去密信,拟定了份赏赐节礼的单子。

  如今这份来自咸阳的年节赏赐就是根据宋佩瑜拟定的那份单子,又加了不少东西。

  宋佩瑜惦记着赵、黎、楚的事,目光匆匆扫过单子,确定紧要的东西没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