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86)
��当当。

  不必太后再多吩咐,进入大殿的陈军就一分为二,分别冲向燕臣和赵国使臣。

  冲向燕臣的陈军目标是燕国宗室和燕国重臣,冲向赵国使臣的陈军目标不出宋佩瑜所料的是重奕。

  宋佩瑜作为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反而被忽略的彻底,在平彰等人的保护下,看着重奕行云流水般的砍头。

  因为重奕动手的画面过于血腥可怖,本来一往无前冲向赵国使臣位置的陈军瞬间凝滞,甚至主动后退好几步与后面的人撞在一起。

  南阳郡王见状,立刻大吼,谁能取重奕项上人头,赏金万两,封忠勇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仅有退缩之意的陈军再次一拥而上,甚至有不少穿着燕国兵服的人试图靠近重奕。

  宋佩瑜的目光穿过大殿内的刀光剑影,十分平静的与太后对视,眼中闪过怜悯,做了个清晰的口型可惜。

  他猜测,薛临应该是给太后两个目标,也是陈国全力支持太后的代价。

  以太皇太后之尊把持燕国朝政,或者在今日将重奕永远留在燕国。

  太后可以控制陈国动手的时间,却没有叫停的资格。

  一旦刀剑相向,要不陈国将燕国重臣与宗室屠戮一空,太后凭着庆帝遗诏粉饰太平,找个容易控制的小皇帝临朝摄政。

  要不燕国元气大伤,各大世家自发讨伐太后。

  但凡太后在燕国犯了众怒后,不能压制燕国世家接受她摄政,她都只有死路一条。

  陈国会借着太后达成目的,却不会允许被休的公主回国。

  太后对昭和大长公主出手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无论是对太后还是对陈国来说,都出乎预料的顺利。

  太后巧妙的设计了孝帝和恭王的死,也让燕臣们接受她成为太皇太后摄政之事。

  最主要的是,太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这些事,没有让燕臣们生起她身后陈国的不满。

  接下来,太后只要韬光养晦,等待那份庆帝要太后摄政的遗诏对民间公布,顺理成章的成为摄政太皇太后,太后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半个燕国掌握在手中。

  可惜太后终究还是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她做出让燕国朝臣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无缘无故残杀燕国宗室,还是在燕国既有辈分又有权势的昭和大长公主。

  今日太后能对昭和大长公主毫无顾忌的动手,来日就能对其他宗室甚至燕国重臣动手。

  如今借使臣之名来到燕国的陈军在燕国肆意动手,更是提醒所有人,太后除了是燕国太后,还是陈国公主。

  燕国怎么可能容忍这么一个残暴又非我族类的摄政太皇太后。

  太后捅在昭和大长公主胸口的凤簪,不仅要了昭和大长公主的命,还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外面的嘈杂声越来越盛,太后对京郊大营的控制终究是有限,能在拖住外面燕军的情况下,再分出不到千人进入大殿已经是极限,再加上赶来的陈军,一共才不到三千人。

  最先倒霉的就是昭和大长公主府的人,立刻血溅当场。

  就连刚好在大司马身侧的延庆郡主都没能逃掉追杀,被一刀砍在脖颈处,软软的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