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85)
  太后瞥了眼赵国使臣的位置,眼中闪过遗憾。

  她本想借着这个难得的好日子,顺便将宋佩瑜也解决掉

  不过没关系,今日之后,她就是太皇太后,还能掌握京郊大营,将宋佩瑜留在洛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再也不必低声下气的去求别人。

  这孩子从未经历过波折,竟然如此疯魔,让诸位大人见笑了。太后脸上带着些微的苦恼,好像真的在为五皇子担心。

  燕臣们满脸僵硬的摇头。

  还是那句话,今日燕国已经在各国使臣面前丢了太多的脸,绝对不能继续丢脸,无论什么事,都等着各国使臣离开后再做打算。

  太后十分满意群臣的沉默,她从凤椅上站起来,漫不经心的道,劳烦各位大人操持陛下的丧仪,先散了吧。

  说罢,太后对着红琴招手,示意红琴扶着她离开。

  从正午到现在,虽然大部分事都在她的预料之中,但她毕竟年纪渐长,精力还是有些跟不上,委实乏力得很。

  在一片恭送太后的声音后,突然响起格外尖利的声音,太后慢走,老奴这里还有封先帝的遗旨没有宣读。

  太后的摇曳的背影顿时僵住,猛得回头看向说话的人。

  瑞祥公公已经自顾自的解开外袍,露出裹在中衣和外袍之间的明黄色。

  瑞祥公公没给太后任何阻止他宣旨的机会。

  他不仅没让众人整理仪容跪听圣旨,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整理,就这么外袍大开的宣读手中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是宋佩瑜亲自拟定。

  封昭和长公主为镇国大长公主,过继福王到镇国大长公主膝下。

  福王,正是三皇子的追封。

  第114章

  钦此

  瑞祥公公抬起眼皮看向脸色惨白的昭和大长公主,镇国大长公主,还不来领旨谢恩?

  昭和大长公主下意识的退后两步,眼角余光瞥见正面无表情望着她的太后,昭和大长公主脸上的慌张更甚,以至于口不择言,瑞祥公公是不是念错了,先帝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圣旨?

  瑞祥公公笑了笑,镇国大长公主说笑,老奴还不至于老眼昏花到连字都能记错的程度。先帝当年去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您,常常在病榻上念叨着对不起您,这封遗诏也是早就拟定,始终存放在先帝最喜欢的玉枕中。

  拿来尖锐又压抑的女声从上方传来。

  同样为这封遗诏内容震惊的燕臣们,纷纷抬头看向高台。

  太后不知何时甩开红琴的手,孤身走回高台的正中央,望着瑞祥公公手中圣旨的目光满是猩红。

  红琴提着裙子小跑到瑞祥公公身边,伸出手就去抢瑞祥公公手中的圣旨。

  瑞祥公公却及时举起圣旨,让圣旨与红琴的手擦肩而过。

  他先看了眼太后,然后才将目光放在仍旧紧紧盯着圣旨的红琴身上,阴阳怪气的道,红琴姑娘别急,先让大司马与敬王验证遗诏的真假,再拿去给太后娘娘过目,免得太后娘娘一时激动,做出不可挽回的错事。

  大司马和敬王从听到这封圣旨的内容后,就感觉到强烈的违和感。

  且不说昭和大长公主无功无德,如何能配得上镇国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