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78)

  有些话他本不想说的那么明白,但又必须要让副将明白,听闻陛下和老大人们对赵国的态度,始终不能达成统一。

  你是说副将眼中闪过恍然。

  将军的意思,是要他将这件事同时告诉陛下和老大人们?

  这样确实能避免陛下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老大人们不能将陛下怎么样,却可能拿不敢违抗圣命的金鼠卫当成出气筒。

  将消息同时告诉陛下和老大人们,确实能避免这种情况。

  可是陛下如果在老大人们那里吃了亏,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将军?

  林森淼点了下头,示意副将不必多说,快回咸阳报信。

  他能在京郊大营任十二将军之一,不是陛下多信任他,而是因为他出身世家,陛下要拉拢他身后的世家。

  否则他也不会在被腾蛇卫令牌砸到脸上后,就被宋佩瑜问得哑口无言,根本就不敢肯定陛下是不是昏了头,真的派出刺客想杀赵国太子。

  宋佩瑜刚才暗示他,让他明哲保身,不要参与到这件事中。

  林森淼觉得宋佩瑜的建议很有道理。

  无论赵国使臣是真的想就此离开,还是故意做出这般姿态,等着洛阳那边派人来追。

  反正赵国使臣的行军速度不快,也不可能在几日之内就离开燕国范围,他带着金鼠卫远远跟着赵国使臣就是。

  这等中庸选择,最坏的结果莫过于他丢了京郊大营将军的职位,在家赋闲几年或者去地方任职。

  远比不小心行差踏错,惹得孝帝和老大人们甚至是赵国的怒火都集中在他头上强百倍。

  只是在做出决定后,再回想起自从赶到这里后发生的一切,林森淼还是觉得他所有的反应都在宋佩瑜的算计之中。

  他在赵国使臣的有意为难下选择隐忍,赵国使臣就只让他给洛阳传信。

  如果他在赵国使臣有意为难的时候,没选择隐忍,恐怕此时已经成了陛下对赵国敌意颇深,甚至对赵国太子出手的证据。

  林森淼越想越觉得头疼,索性不去想了。

  他已经做出明哲保身的选择,接下来只要保证赵国使臣不会突然加速,日夜兼程的离开燕国,或者在燕国地盘上再次遇到袭击,就能全身而退。

  至于谁会为赵国太子在燕国遇刺的事付出代价林森淼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孝帝的脸。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不够聪明,起码没法与文官相比的武官,林森淼的直觉真的很准。

  赵国使臣并未急行离开洛阳,他们缓行不久后,太阳就落到了地平线处。

  还没等赵国使臣决定去燕国驿站留宿,还是先露宿一晚明日再想办法,洛阳已经有人追了过来。

  林森淼一心一意只管完成他最初的任务。

  保护两位殿下的安危。

  金鼠卫陪着赵国使臣在原地扎营十日,期间来往扎营处和洛阳的人络绎不绝。

  在金鼠卫第一天只能露宿野外,洛阳却专门连夜给赵国使臣队伍送来厚实又整洁的帐篷时,林森淼就知道这次博弈是赵国使臣站在上风。

  半个月后,孝帝在洛阳皇宫的大朝会上宣读两份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