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73)
,忍不住失笑。

  距离孝帝寿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永和帝就开始委婉的催促他们回去,未免也太心急了些。

  宋佩瑜将信放在另一边,晚上拿回去给重奕看,或者等重奕来找他的时候,让重奕看。

  第三封信关于黎国。

  黎皇突然病危,半个月的时间过去,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时日无多。

  虽然黎皇病危的十分突然,黎国内的的氛围也因为黎皇病危变得紧张起来,但黎国有已经被册封多年的皇太子在。

  黎皇病危最多让黎国有些小波折,出不了大乱子。

  所有人都没想到,正值壮年的黎国皇太子,竟然比黎皇没的还快,而且死因极不光彩。

  黎国皇太子因为吃了密药,夜御数不止女,死在了床榻上。

  黎国紧绷之下却井然有序的气氛瞬间崩塌。

  没人敢将皇太子的死告诉病危的黎皇,因为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有想要推上皇位的皇子。

  将皇太子的死告诉黎皇,黎皇的反应,反而会成为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能借刀杀人直接将黎皇气死,再除去对己方有威胁的人最好,也会有弄巧成拙鸡飞蛋打的可能。

  谁都不愿意去冒险。

  黎国各大世家心照不宣的等着黎皇驾崩,然后再一较高下。

  宋佩瑜将这封稀奇程度都能赶上话本子,不,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的信,放在关于赵国的信上面,留着给重奕打发时间用。

  自从在惠阳郡主那得知,九国中最先分崩离析的是黎国后,宋佩瑜不仅想尽一切办法掏空了惠阳郡主脑袋中的干货,还在黎国下了很大的功夫。

  黎国与赵国就像是两个极端。

  赵国永和帝掌握绝对的兵权,他因为身体缘故,不适合再上战场后,正好有重奕能慢慢接过永和帝的兵权。

  兵权最大的朝臣要属慕容靖,他早就与穆氏割裂,又屡次对东宫表达诚意,可谓是对重奕予取予求。

  况且曾经的穆氏早就消散,如今留在咸阳的穆氏只剩下穆清和穆和,一个是从小在永和帝身边长大的亲信,一个能算得上是永和帝的外甥女婿。

  其余世家几乎沾不上半点兵权,唯有自己养的私兵,也就能当个护卫用,根本就不会对永和帝造成威胁。

  在九州诸国中,最晚成立的赵国,反而是皇权最为鼎盛的国家。

  另外一个极端是黎国。

  很早之前,黎国就以世家与帝王共理政事而闻名。

  黎国世家不仅掌握大量黎国矿脉、盐井和土地,还有自己的私兵,甚至是地方的军队。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黎国世家都站在黎皇的对立面,黎皇很可能只能调动黎京的军队,还未必能让所有黎京军队响应。

  在黎国,皇室就是如同吉祥物的存在,主要权力都被几大世家瓜分。

  这些世家为了能在与其他世家的博弈中站到上风,不可避免的与周围的国家进行利益交换以求获得支持。

  深入了解黎国后,宋佩瑜发现,黎国就像是个五颜六色的拼盘。

  表面上看还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早就人心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