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6)
  宋佩瑜仔细想了想,觉得不该让薛临的良苦用心白费。

  既然薛临这么想让别人以为来赵国的人就是真正的薛临,他就成全薛临好了。

  当天晚上,咸阳皇宫中突然敲响丧钟。

  仍旧在处理公文或者正在享天伦之乐的大臣、秦楼楚馆中正醉生梦死的郎君□□、或者不愿意浪费蜡烛油灯已经准备休息的平民百姓

  所有人都被突然响起的钟声吓的失神,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没清醒的人,也会被身侧清醒的人打到清醒。

  当初永和帝称帝的时候,曾经参考前朝或者更早的年代重修律法,礼部也奉命重新制定各种礼仪规制。

  唯有皇帝驾崩或者有封号的王爷、公主、皇后、贵妃薨逝,宫中才会立刻敲响丧钟。

  其余如朝堂重臣,要先确定谥号后,于正午时分敲相应次数的丧钟。

  如今整个咸阳能马上让宫中敲响丧钟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所有人都心惊胆战的数着丧钟的次数。

  数到七十二后,丧钟声停下。

  一时间咸阳各处都是相同的声音。

  七十二次?

  七十二次!

  皇帝驾崩首轮丧钟敲响一百零八次,太后与皇后都是九十九次,太子为八十一次。

  七十二次难道是肃王或长公主?

  就在咸阳官员与百姓或在灯火通明中,或只一片漆黑下面面相觑的时候,街上突然传来响鞭声,然后是在黑夜中异常响亮的声音。

  陈国太子在今日巳时于咸阳被刺杀身亡。陛下深感遗憾,特破例为陈国太子鸣丧钟,令咸阳三日内忌除婚嫁之外的所有喜事。

  五城兵马司的人将所负责的街道都通知到后,立刻派人去宫门报信。

  确定整个咸阳都被通知到,宫中才响起第二轮丧钟,还是七十二次。

  丧钟响完,五城兵马司的人再次甩着鞭子去宵禁后空无一人的街道,拿着木制喇叭大喊已经喊过无数次的话。

  如此反复三次,咸阳才彻底恢复安静。

  第二日一早,骆勇与魏致远穿着绣娘连夜赶制出的月白色劲装,亲自押送陈国太子薛临的灵柩,从咸阳某处东宫私产出发,在咸阳内绕了一大圈后,才顺着东门出城。

  城外正停着宋佩瑜专门让人连夜为薛临准备的灵车。

  说是灵车,实际上是能竖着固定在马车架上的棺材。

  棺材特殊的地方在于厚度与普通棺材大为不同,表面也并非是传统的实木,而是完全透明的玻璃。

  薛临的尸体躺在棺材中,不仅能靠着放在底层的冰块保证尸身不腐,还能让所有人看清棺材里的人。

  骆勇和魏致远奉命送陈国太子还朝,从咸阳出发后,一路顺着新官路马不停蹄的赶往的卫郡。

  然后将整个车队,包括专门为薛临打造的棺材和车队后方好几大车用来制冰的硝石都扔在黎国城外,直接原路返回。

  美名其曰为了不让黎国产生没必要的误会,接下来送陈国太子回家的过程就交给黎国去完成。

  有逐步从惠阳县主那里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