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3)
种不合时宜狗血剧情晃出去,冷静的走进勤政殿。

  臣给陛下请安。宋佩瑜弯腰行礼,没等到回应就眼观鼻鼻观心的肃立在原地,安静的等待永和帝处理完手上的折子。

  良久后,永和帝才放下笔,像是刚发现宋佩瑜这个人似的,对宋佩瑜招手,来

  宋佩瑜停在距离永和帝三步远的地方,目光落在茶盏上,既不会冒犯永和帝也能将永和帝的动作都收入眼底。

  怎么如此拘束?永和帝突然笑出声来,指着桌子边的椅子道,坐,我们随便说说话。

  宋佩瑜依言照做,面上却始终紧绷着,全然没有往日的从容。

  永和帝似乎觉得宋佩瑜这副少见的模样十分有趣,特意多看了几眼,将桌子上单独放着的一沓奏折递给宋佩瑜,语气辨不出喜怒,折子看得朕头疼,你来帮朕读会儿。

  宋佩瑜自然不会用不合规矩的屁话找不自在,恭敬接过奏折后,一本正经的开始念。

  巧了,是阳县县令的请安奏折。

  赵国毕竟只有一州之地,虽然称之为国,除了咸阳之外却只有县镇没有州府。

  因此阳县县令的奏折才能直接到永和帝的御案上。

  说是请安折子,内容却又夹杂着阳县的春耕,别说永和帝了,连宋佩瑜这个只负责念奏折的人都觉得头疼。

  总共二十多页的奏折,先是三五页对永和帝的真诚问候,然后是半页正事,紧接着是七页半的篇章用来引经据典的拍永和帝的龙屁,又毫无预兆的有两三句话是正事最后再以拍马屁结尾。

  宋佩瑜自认记性算不上差,这份折子念完后,却不能肯定他有没有将所有正事都记下来。

  抬起眼皮,见永和帝仍旧是半眯着眼睛靠在椅子上的姿势,宋佩瑜将念完的奏折放在另一边,拿起第二个奏折。

  还是阳县的请安奏折,这次是来自阳县指挥使的奏折。

  看得出来这份奏折的内容全都是阳县指挥使自己完成,没有请代笔。不仅有错别字,连引经据典都能将百家经典毫无道理的串联在一起。

  偏生这位指挥使还抱着和阳县县令攀比的心思似的,明明肚子里的墨水都用光了也不肯认输,最后居然还抄写了份古文说要与永和帝共赏。

  放下第二份奏折,宋佩瑜不动声色的呼了口气,才去拿第三份奏折。

  臣御史台陈贺奏上,东宫伴读宋佩瑜蒙蔽殿下、把持东宫,屡次以东宫之名行不义之事。今有八桩罪,皆铁证如山,请陛下明察。

  宋佩瑜暗道声来了,恰到好处的停在这里,抬头去看永和帝的脸色。

  再让他念那些请安折子,他才要疯了。

  没得到永和帝的回应,宋佩瑜露出为难的神色,又等了会才继续念手中的折子,声音也不复之前念请安折子时洪亮,咬字却异常清晰。

  写折子的人先是列出八件看着就骇人听闻的罪名,然后再一一举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东宫在宋景明下定的时候赐给吕氏的伯爵夫人规制的礼冠、东宫在年节时赐给承恩公的玉麒麟镇纸、东宫仆从在宋佩瑜的指示下羞辱朝廷命官和其家眷最后连重奕懈怠朝政都归到了宋佩瑜身上。

  将合上的奏折原模原样的放到两道请安折子上面,宋佩瑜的冤枉喊的十分真切。

  如果他真的如奏折中弹劾的那般无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