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8)
��不怎么满意,证据就是从那之后,礼部右侍郎屡遭永和帝训斥。

  礼部那个废物尚书终于凭借自己成功揣摩帝意一次,将正事都丢给宋二,自己见天儿的找右侍郎的麻烦。

  谢侍郎何必非要逆着陛下的意思来?宋佩瑜十分费解。

  从赵国安定上来看,就算永和帝不喜欢重奕,群臣也要拼命的抬着重奕才对。

  而且通过宋佩瑜深入东宫的观察,起码目前为止,永和帝和重奕的关系非常融洽,作为父孝子慈的代表,永和帝勤政殿里的好东西,都未必有东宫的多。

  大势和上意都如此明显,谢侍郎未免太头铁了。

  近日陛下收到些格外有趣的奏折,忍不住拿来与我共赏。宋瑾瑜慢条斯理的抹平袖子上的褶皱,吕、成、林、谢联合上折,请陛下充实后宫。又催促陛下早日给殿下娶妻,连人选都列好了。

  宋二眉梢微动,开始盘算宋氏适龄的女孩。

  可惜他的芳姐儿年岁小些,注定和皇子妃无缘。

  宋瑾瑜看着陷入沉默的弟弟们,笑着摇头,你们不用想了,陛下近几年不会给殿下择妻。想做陛下的嫔妃,我们却出不起嫁妆。

  众人只当宋瑾瑜是在说玩笑话,自古以来就没听说帝王纳妾还要妾室家里出嫁妆的道理,便是单说宋氏出不起嫁妆,他们就不服气。

  宋瑾瑜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低声道,陛下明码标价,四妃位十万石粮食,妃位八万石粮食、嫔位六万石粮食、贵人四万石粮食、美人两万石粮食。

  众人皆面露骇然,他们宋氏还真出不起这个粮食。

  唯有早就扎根幽州的世家才能出得起,但他们愿不愿意出,又是个问题。

  他们当然愿意。宋二叹了口气,对宋佩瑜道,陛下春秋鼎盛后位空虚,又只有殿下一根独苗,有机会生下皇子,十万石粮食又算得了什么。若是能拿到凤印,就是再翻十倍他们也是肯的。

  宋佩瑜这才发现,他不知不觉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问都问了,宋佩瑜索性趁着都是自家人问个清楚,那陛下就甘愿为了这些粮食卖身?

  浑说什么?宋瑾瑜一掌糊在宋佩瑜脑门上,没用力,宋佩瑜却夸张的倒在了他另一边的宋景明身上。

  坐在宋佩瑜对面的宋二也露出不赞同的神色,狸奴整日在东宫行走,不要如此口无遮拦。

  宋佩瑜双手合十,连连讨饶,保证不会再有不该有的想法,才被放过。

  陛下也没有办法,这些年但凡能抓到手里的粮食都被送到了前线。宋瑾瑜靠在椅子上,单手把玩已经空了的酒杯,目光放在虚空一点,斟酌着开口,从陛下称帝到现在,坊间粮食的价格已经翻了三倍。如今春耕在即,陛下连借给流民,让流民安家的种子都拿不出来。

  桌上的人也都跟着沉默下来,都在朝堂为官,前朝有多拮据他们都看在眼中。尤其是宋景明,年后就要去户部任郎中,近日都在翻看户部的账册,上面的数字看得宋景明异常焦虑,最近思考的新习惯都是去盘点私库。

  要说永和帝完全没钱也不至于,毕竟是以武起家,当年一举打碎吐谷浑王庭壁障,吐谷浑皇族百年收藏,大半都落在了永和帝手中。

  与燕国对抗的那些年,赵军也攻破过翼州内的城池,永和帝军法严厉不许士兵打扰百姓,燕国官府却不在百姓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