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
��点权力都沾不到。又刚愎自大、不懂得审时度势,杀了只是为董卓之死叹息一声的名士蔡邕,使得董卓余党心寒,在贾诩的鼓动下拼得鱼死网破也要纠结残部杀回新都长安。
自己没实力还想对董卓余党赶尽杀绝,最后造成长安失守,连皇帝都被掳掠了去,使得大汉葬送了最后一丝翻身的机会。
早朝,果然又旧事重提。
除了要恢复三公九卿,被刘协发配到毫无实权部门去的某个侍郎做出一派忠君爱国的样子,开始对刘协指手画脚了。上书《防微》,跪在地上痛心疾首地批评刘协在宫中炼丹、养鸽子、种植白叠子、雕刻、酿酒、造纸、以及分封了多个女官。
也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利的郑泰则上书《论学》,主张废除洛阳门学,认为没有名望的、为士族瞧不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配得到教育,日后更是不能将这些人提拔为官员。
刘协摩挲着茶杯,低头掩饰住心中的一丝不耐。这群人被单独幽闭在宫中时,装得跟鹌鹑似的。一旦放出来,没了生命之忧,仗着皇帝宣布清算完毕,便上蹿下跳、谋取权势。甚至有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儒家文化荼毒得太深,恨不得斥责皇帝不遵礼法,并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搏个青史留名的好名声。
不过今日决定不走拂袖而去震怒路线,面对这些质疑,刘协笑得十分和气,抛出了一个问题:朕且问,若是恢复三公九卿,你们认为谁当做三公,谁当做丞相?
礼部郑泰率先出列推举道:王允大人满腹经纶、刚正不阿,更曾招降十万黄巾军,立我大汉国威,如此文武兼备之人,当为丞相。
刘协环顾朝堂,见十几个臣子连连点头,王允隐有得色。
吕布立即嗤笑:十万黄巾军,那群乌合之众不是只有两三万人?对方敢号称十万,王大人也敢号称十万的军功啊?
王允的面色有些涨红。
臣认为不妥,王大人喜以莫须有之名给他人判罪,若为相国,恐怕有负众望。陈宫出声反对道:各位大人想必早已知晓,蔡邕大人因为董贼死得不成人形,曾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此乃人之常情。但就因为这声叹息,竟引得王大人大怒,将他扭送到了大理寺问罪。
田丰则斩钉截铁道:按照律法,王大人根本就无权逮捕蔡邕大人。如此行事草率、不服律法,岂能服众?
王允欲要开口辩驳,刘协则瞅准时机,凉凉地插话说:王爱卿在董卓在时隐忍久矣,死后恨不得生啖其肉,也是人之常情。说罢,转向另一位礼部侍郎钱大人,问道:不过,钱大人为何上书一定要置蔡邕为死地呢?
既然皇上开口问话,王允只得把辩驳的话生生咽了下去。
被点到名的钱侍郎忙道:蔡邕为董卓所召,短短时日,就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机要职,后来更是封高阳乡侯,明显就是董卓党派,焉能不杀?
此言差矣,董卓只是因为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详装广纳贤才。当时蔡邕推辞不受,朕记得还是董卓那贼派兵将他押送回京的。刘协道:自从封官,蔡邕一言一行,无功也无过,既然朕说过董贼余党已清算完毕,便不会再追究。
皇上此言大善,君子一言当驷马难追。荀攸立即支持道:若是如钱大人所言追查蔡邕,乃是无中生有,满城官员听闻都会心神惶惶。
王允却不依不饶:皇上,既那蔡邕尸位素餐,又怎可为高阳乡侯一职?当时冲动之下已经得罪蔡邕了,本以为禀告皇上会严惩蔡邕,谁料到皇上居然有重用蔡邕之意,如此一来,王�
自己没实力还想对董卓余党赶尽杀绝,最后造成长安失守,连皇帝都被掳掠了去,使得大汉葬送了最后一丝翻身的机会。
早朝,果然又旧事重提。
除了要恢复三公九卿,被刘协发配到毫无实权部门去的某个侍郎做出一派忠君爱国的样子,开始对刘协指手画脚了。上书《防微》,跪在地上痛心疾首地批评刘协在宫中炼丹、养鸽子、种植白叠子、雕刻、酿酒、造纸、以及分封了多个女官。
也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利的郑泰则上书《论学》,主张废除洛阳门学,认为没有名望的、为士族瞧不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配得到教育,日后更是不能将这些人提拔为官员。
刘协摩挲着茶杯,低头掩饰住心中的一丝不耐。这群人被单独幽闭在宫中时,装得跟鹌鹑似的。一旦放出来,没了生命之忧,仗着皇帝宣布清算完毕,便上蹿下跳、谋取权势。甚至有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儒家文化荼毒得太深,恨不得斥责皇帝不遵礼法,并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搏个青史留名的好名声。
不过今日决定不走拂袖而去震怒路线,面对这些质疑,刘协笑得十分和气,抛出了一个问题:朕且问,若是恢复三公九卿,你们认为谁当做三公,谁当做丞相?
礼部郑泰率先出列推举道:王允大人满腹经纶、刚正不阿,更曾招降十万黄巾军,立我大汉国威,如此文武兼备之人,当为丞相。
刘协环顾朝堂,见十几个臣子连连点头,王允隐有得色。
吕布立即嗤笑:十万黄巾军,那群乌合之众不是只有两三万人?对方敢号称十万,王大人也敢号称十万的军功啊?
王允的面色有些涨红。
臣认为不妥,王大人喜以莫须有之名给他人判罪,若为相国,恐怕有负众望。陈宫出声反对道:各位大人想必早已知晓,蔡邕大人因为董贼死得不成人形,曾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此乃人之常情。但就因为这声叹息,竟引得王大人大怒,将他扭送到了大理寺问罪。
田丰则斩钉截铁道:按照律法,王大人根本就无权逮捕蔡邕大人。如此行事草率、不服律法,岂能服众?
王允欲要开口辩驳,刘协则瞅准时机,凉凉地插话说:王爱卿在董卓在时隐忍久矣,死后恨不得生啖其肉,也是人之常情。说罢,转向另一位礼部侍郎钱大人,问道:不过,钱大人为何上书一定要置蔡邕为死地呢?
既然皇上开口问话,王允只得把辩驳的话生生咽了下去。
被点到名的钱侍郎忙道:蔡邕为董卓所召,短短时日,就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机要职,后来更是封高阳乡侯,明显就是董卓党派,焉能不杀?
此言差矣,董卓只是因为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详装广纳贤才。当时蔡邕推辞不受,朕记得还是董卓那贼派兵将他押送回京的。刘协道:自从封官,蔡邕一言一行,无功也无过,既然朕说过董贼余党已清算完毕,便不会再追究。
皇上此言大善,君子一言当驷马难追。荀攸立即支持道:若是如钱大人所言追查蔡邕,乃是无中生有,满城官员听闻都会心神惶惶。
王允却不依不饶:皇上,既那蔡邕尸位素餐,又怎可为高阳乡侯一职?当时冲动之下已经得罪蔡邕了,本以为禀告皇上会严惩蔡邕,谁料到皇上居然有重用蔡邕之意,如此一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