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3)
�上京去,我想着要是小宁和儿子他俩没提起这事儿,咱俩也不去插手。

  谷常熄了灯,上了炕将媳妇抱进怀里,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俩把自己照顾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是了。

  你说的也对,但是这事儿也得和小林提一提,别是他整日忙,忘了这事儿。

  好,明日我给儿子写信。

  慧宁还不知道公公婆婆的想法,正忙着给未出生的小侄子或小侄女绣肚兜等物件,谷来宝这个即将做小叔的也不甘示弱,他准备将蔬菜大棚建起来!

  要不说,不能小瞧工匠们的智慧,谷来宝收到的第二封信里,说工匠们已经可以做出他要求的玻璃板了,并且工匠和原料都已经在来的路上。

  因为玻璃易碎,最好的办法还是在需要用的地方附近制作,然后使用。

  考虑到谷家村低处北方山地,交通不便,这次做完之后可能很久都不能再制造,因此要多做一些预备出来。

  于是谷来宝果断求助了朱氏和郑一木,选择了大北山山脚一处作为蔬菜大棚建设的地方。

  这里地势不太平缓,而是斜着向上的,不能做耕地使用,但阳光照射很不错,用来种菜倒是可以。

  根据谷来宝的设计,张卓和郑一木相互配合,抽调了人手很快就将大棚的基础部分建设好,现在就差玻璃顶了。

  不过天气越来越冷,谷来宝觉得今年是见不成大棚了,正心里郁闷着,觉得自己太心急,玻璃板和匠人们到了。

  谷六少爷,小郑将军让我们先准备了一些玻璃板带来,怕耽误了少爷的事,我等便制作了一些,少爷看看,是否够用,要是不够用,等之后原料到了再做。

  原来是郑丰海早就考虑到可能来不及这个问题,让匠人们先按照谷来宝需要的尺寸制作了一批玻璃板,用厚厚的油布包裹,一路上都走平稳的官道,足足走了三个月才到谷家村。

  也多亏了包裹的牢固,玻璃板竟然只碎了一块,剩下全是完好的,虽然不能把所有的大棚棚顶都装上,但一多半是可以的。

  谷来宝连写三封信,夸奖郑丰海的聪明机智。

  上好了棚顶,又在大棚里放了几个火盆,温度确实回升了不少,虽然还远达不到温室,不过这个问题,谷来宝可以解决!

  最开始系统提供给他的任务种子,生菜,就是一种极为抗寒的蔬菜,只是这种菜种植获得的能量值极少,又太过明显,容易被人看出来不对劲,所以他都不种了。

  他后来改良过的种子,有一些品种也产生了抗寒性的,虽然不想生菜那么逆天,但暖棚内的温度还是能生长的。

  只需要在这五个点放上火盆,不需要明火,保持不灭就行,这暖棚里的温度能在五度左右,白天能达到十几度。

  这样算下来,加上烧炭的成本,冬季菜肯定不会很便宜,但总要试一试啊,谷来宝决定把安装了棚顶的大棚都种上菜。

  快的话,一个月就能见到成效了,那会儿正好也到了过年的时候。

  忙完了大棚的是,萝卜和白菜也该收了。

  同时,上京城一家琉璃铺子开张了,据说是太子爷的产业。

  皇帝把琉璃匠人都赏赐给了太子爷这事儿在朝里不是什么秘密,大家也都没放在心上,太子都被禁足了,得到几个匠人又能有什么用?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