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廷辩(上)
扫向群臣,说道:“报纸是为报纸,朝廷是为朝廷,诸位大人试想,两者可混为一谈?报纸上所载之事不过是民间趣闻趣事,再不然便是民间议论罢了,这与朝廷之间又有何牵连,分明就不代表朝廷的意见与倾向,只是民间百姓的个人意见,如何当得了真?”

  说到这里,乐天将目光投向徽宗赵佶,拜奏道:“如今乐某听闻有诸多御史因中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而联名向陛下上奏,倒是让臣有些不明白了,这难道是听闻了民间三姑六婆议论的一些小道消息,拿来小题大做与陛下请奏么?”

  做为乐天名义上的半个老师,陈御史出班奏道:“陛下,微臣以为,报纸上所载之事为民间百姓之议论,最多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在报纸上争论几句,既非奏折也非科参,与任何官场程序都未有关联,所以臣认为乐中书所言甚对,不足以以此事来打扰陛下!”

  陈御史的表态很有象征意义,这说明在御史台内,对乐天这份报纸的看法也是分成几种的。但陈御史话音落下后,却是引来同班中那三十多位御史齐齐的怒目相视。

  入了毂了!

  一众朝臣们听乐天这般说话,心中也是开始仔细剖析开来,毕竟报纸是个新兴事物,以这个时代人的见识,根本还想不到因此而向下发生的事情,之前绝大多数还处于看热闹的养成,只有乐天说过一番话来,才能顺着乐天的思想继续发挥下去。

  御史台的一众御史们看到报纸上对他们的指责,由于在这种事情下没有先便,下意识的脑补并且实施了起来来,按照弹劾程序将事情办理了,却忘了报纸的本质,在本质上这报纸只是属于民间事务,根本与官场与朝廷没有什么的关系,要说有关系的话也是不要钱白送的关系。

  之前天子便是阅了这份报纸,也不能说是这张报氏就是奏疏,上面的内容就是弹劾御史台的,更不代表天子向这些御史发起问责,然而这些御史却当成了正事,而且是很莫名其妙的向天子进奏。

  这显示出什么?有继续脑补的官员将问题细化起来,归类有三:其一,只能表明这些御史的在政|治上与官场上的不成熟性;其二,只是一篇文章而己,却兴师动众的在朝堂上大起干戈,甚至是联名上奏,这是不是心虚的表现?其三,己经有些处于官场边缘化的乐天,成功的挑起了事端,引起了天子与百官对其的目光。

  当然,以上三点这些还只是官场达人的心中想法,至于官场骨灰级老玩家更有一番自己的延深发散的想法,只是此时不宜多说罢了,还要看事态发展的情况,最后才能表达出来。

  此时在龙椅之上的徽宗赵佶也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皆竟身为一国之君,凡事都要深思熟虑,轻易不能言语。

  看丹墀之上的天子不言,随即乐天接着说道:“今日,本报之上又刊载了一篇文章,诸位大人不妨再读一番,至于报纸上言事之观点是否正确,一看便知!”

  随即乐天又向徽宗赵佶奏道:“陛下,可否容微臣将这一百份报纸呈上殿来,分发与诸位大人观看?”

  “准!”徽宗赵佶点头。

  昨日便准备一百份今日发行的第三期中华日报。朝堂上有官员数百,然而乐天只带了区区一百份,也是有着自己一番目的,就是让那些御史们最后观看,让他们一时无法适从。

  徽宗赵佶最先拿到呈上来的中华日报第三期,直接翻开第二版,却是险些笑了起来,只标题很是严肃,但副题却很是有趣--

  主标题是:批驳御史尸位素餐无知之论,副题是:兼与探讨御史台官员之辛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