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小儿无赖?
�或是本报与二位有什么私仇,只是反映民|意而己。我大宋开国以来盛世太平,识字之人何其多哉,常言道书可医人之愚,本朝立国一百五十年,本朝历代先皇之史又岂不为百姓所知,本报便代为立言,还望二位大人出于公心谅解。”

  编,你接着编,王安中与纪大人看着乐天,眼中冒出一股不屑又无可奈何之色。

  看二人神色,乐天不以为然,继续说道:“《论语》有云:知过则改闻过则喜,择其善者而从之,下官与二位大人共勉。”

  听乐天说话,二人眼中的鄙视这色更重了几分,但王安中二人都是官场老狐狸,自然不会因为这些话与乐天翻什么脸,皆竟自己二人还真没什么资格与乐天翻脸,乐天的身后可是被天子宠爱的郓王殿下。

  虽然不能与乐天翻脸,但有些话却是不吐不快的,纪大人清了清嗓子道:“乐大人可知,贵报这一则消息将我等置于何等境地了么?”

  就等着你来问这句,乐天笑道:“二位大人,本报上下皆为大宋子民,本报能为民间百姓代言,也可为朝廷宣传教化成万民,诸公若对今日报纸上的文章有不同想法,亦可撰文广而告之,本报可刊载其中。”

  事情还可以这么办?

  乐天的话语,让王安中二人迟疑起来。在来时的路上二人就乐天与童贯等人的恩怨梳理了一遍,更是知晓昨日弹劾中华日报的那封奏疏是童贯一党御史发出的。

  对于王安中来说,二者都是自己吃罪不起的,若是听从了乐天的话在报纸上登上文章,这显然有御史台绕过童贯等人与乐天私下媾|和的味道,显然是要得罪童贯的,但真要是拿到朝堂上与乐天辩论,恐怕御史们还占不得什么优势,皆竟如今本朝御史们形成虚设,与前代御史言官们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心里这样想,但口头上绝不能认输,纪大人呵呵冷笑了数声,道:“乐大人,您这是得了便宜卖了乖,乐大人你办了这份报纸,自以为掌握了喉舌,先是对我司发难,后又要本司撰文自辩,这是不是太有些说不过去了?”

  纪大人这话说的斯文,若换成他人早就将乐天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无耻,而且是太无耻了!恰如汉末本国时诸葛亮骂人时用的话,吾至今未见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二位大人莫要动怒,还要端正心态对待舆论!”乐天言道,又说:“乐某所办的这份报纸说的明白一点,无非是教化百姓,让百姓多识字多懂道理,又岂能当做朝中大事来看,最多只能算是代表民间议论罢了,而贵司御史却是弹劾一个民间议论,这岂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突然间,御史台的两位正副掌印官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一齐愕然无语。乐天办的这份报纸既不是官府间的邸报,也不是奏折更不是有,与任何官场和序没有任何关系,自己这些人还真没有什么理由与之在朝堂上打官司。

  总不能与当今天子说,民间小报骂我们了罢,陛下您为臣做主哇之类的词罢。想想堂堂纠弹百官的御史落到这等地步,还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曾经仔细且反复的端详乐天办的这份报纸,一到八版之间言朝事者只有一、二两版,但一、二两版的内容根本就只是讲教或是风言风语,其余版面更是风|花雪|月,要么就是风土人情,根本没有任何触及到朝廷底线的事情。

  关于办报,哪怕是官府的邸报,在宋代也是有着严格限制的。便是流传于官方的官府邸报内容,哲宗朝时也做了许多规定,规定邸报内容限于“常程申奏及经尚书省已出文字”,“其实封文字或事干机密者,不得传报。”;徽宗朝更是规定:“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