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莫非拿错了剧本?
乐天会让自己的计划失算么?当然不会!
重和二年正月二十五大时朝之日,天还黑的很,大宋的文武百官们从头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冒着刺骨的寒风出门上朝。
朝参与往日一样,一切按部就班,这些程序经过一百六十九年的演变己经进化到一个非常成熟的模式,没有什么花样,也没有人闲的再去指望有什么花样,礼部们那们负责礼仪的老爷们也认为这套程序是历朝历代最为成熟最好的。
但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剧场在早朝之后的垂拱殿。大朝会后在垂拱殿的议事并无固定典制,谁参加谁不参加也是比较灵活。但参加的人其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需要或者是说想要维持话语权的树立声望之人;二是能够与决议事务有关的人;第三类便是有重要事情需要进奏之人。
在宋朝还有一种级别较高的京官,必须定期参加朝会,这种京官叫做“常参官”。常参官不是每天都上朝,照北宋的规矩,上朝得按单双号,单号上朝,双号休息。比如说今天初五,常参官得上朝,上完朝还得去衙门上班;明天初六,他们就不用上朝了,可以睡睡懒觉,不耽误早饭后去衙门点名就行。
但今日这些常参军在下了朝后没去衙门上班,也是那些议事的官员们一样,全来到了垂拱殿。当然,他们是来看热闹的。
现下朝中谁不知道太子殿下荐乐天为帝婿,乐天为了免被潜规则掉不惜自辱己身,那被打的官员联名参劾却又被尚书右丞白时中阻了下来,事情闹到一定程度后,总要有个说法罢。
升座、行礼、归位,集英殿中便寂静了下来。
这时,立于百官后排的御使陈凌元最先出班,施礼奏道:“臣侍御使陈凌参劾尚书右丞白时中,徇私枉法置朝廷法度于不顾,有黜职官员为害坊间更是殴打朝廷命官,然白大人压住告状奏疏不发,实有辜负圣恩!”
所奏之事听起来骇人,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就是那么点事,但众人都知道这事终于拉开了序幕,乐天是被招为帝婿还是被官家骂上几句小做处置恢复政治前途,就看今天的了。
黜职还嚣张到这种地步,徽宗赵佶闻言也是微惊。
这时,王黼出班奏道:“臣也认为陈御使所奏甚是有理,若此等狂行不加处置不加约束,我大宋岂不士风日下,全无礼仪尽是无赖之辈。”
徽宗赵佶登基十九年,什么样的朝堂争斗没见过,心中知道王黼与蔡京、白时中人不合,立时知道事情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恶劣,多半是些借口打压对方而己,随即向白时中问道:“是何奏本,白卿为何留本不奏!”
白时中出班奏道:“臣之所以留本不奏,是因为此案属于寻常市井做为又无甚恶劣后果,应归开封府署理,实不应惊忧陛下!”
对于白时中的模糊说辞,赵佶有些不悦:“朕是问,黜职官员为害坊间更是殴打朝廷命官者,是为何人?”
御使陈凌元又奏道:“陛下,被黜官去职的前集英殿修撰乐天日前在镇安坊横行伎家,将本朝壬辰科状元莫俦与几个家奴殴伤,莫俦与一干同年联名弹劾那乐天,然白大人却一直将奏疏压住不肯上报陛下,使乐天至今逍遥法外!”
这时在御使队列中有人出班,向陈凌元说道:“陈御使,那乐天本是你陈御使栽培之人,出知钱塘所立功绩甚为,堪称我大宋未来之栋梁,如今只不是酒醉犯些小错,陈大人你却急于将乐大人推将出来与其撇清干系,难道是在标榜陈大人自己的廉明清正么?”
众人将目光投了过去,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