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言官们是杀人利器
��始做俑者是权相蔡京。

  政和八年还是蔡京圣眷正隆的一年,也是势力最大的一年。乐天与蔡京身有旧怨早是满朝皆知的事情,此刻为了讨好蔡京,殿上群情激愤,不少中级朝臣开始加入对乐天参劾的之中,这种趋势如同星火燎原般蔓延开来,除了讨好蔡京的,还有热闹的,或是邀名买直的,再不就是被表相所蒙蔽的,总之杭州府衙同知乐天乐大人今日当之无愧的成为金殿上的主角,更是光荣的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如潮的弹劾,徽宗赵佶不由的皱了皱眉头,乐天平叛讨逆是立有大功的,自己曾亲口下旨要他押解逆贼返京的,只不过这乐天上疏告病求暂且延缓,不过十多日的光景怎出了这么多的事端。

  就当金殿上的声音平静了一些之后,与陈凌元同为御使的李纲出班,奏道:“陛下,刘御使所奏之事,臣不敢苟同,据刘御使呈上的商贾联名书来看,这些商贾的籍贯俱都是余杭、仁和两县的士绅商贾,而乐大人忝为正七品杭州府同知,实际上只掌管钱塘一县,而这份联名书上却没有钱塘士绅百姓签名其上,这又做何解释?”

  有官员闻言,不由点了点头。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徽宗赵佶,闻言也是微微颔首。

  一直不曾言语的蔡京,却是将目光扫落在了李纲身上,一缕寒芒自混浊的老眼中一闪而过。

  看到官家颔首,陈凌元随即出班附和李纲的见解;王黼、郑居中二人也是出班,附和李纲的意思。

  在王黼、郑居中二人眼中看来,蔡京是最大的政敌,虽说此时的乐天年纪尚轻了一些,但从乐天在钱塘任上所做所为来看,假以时日绝对能成为自己一党在朝中的重要助力,而且乐天的年纪比二人足足小了几十岁,更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自然也不希望乐天这个盟友出事。

  方才还群情激愤的官员们在这一瞬间突然卡了壳,李纲说的没有错啊。

  做为蔡京的走狗,尚书右丞白时中出班道:“陛下,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这乐天深受陛下器重,但年纪尚轻难免不会恃宠生骄,如今被士绅商贾弹劾,绝非是空穴来风,臣认为当细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白时中看来,在朝堂上争论不如来些实际的。任哪位官员在任上,屁股都不是干净的,只要派出手下的喽啰四下收罗乐天的过错,想要拿捏乐天简直是易如反掌。

  对于乐天,徽宗赵佶是带有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徽宗赵佶是位才子皇帝,对于乐天的才气是十分欣赏的,但自从看了乐天写的那幕《长生歌》后,赵佶有一种隐|私被偷|窥的感觉,知道乐天一定知晓自己与李师师、赵元奴等名伎的那些旧事,从心中生出排斥感,但乐天在钱塘为官一任又屡屡立功,倒让自己对其又喜又恨。

  不想听这些无谓的争吵,赵佶只是一句再议将话题搁置下来。

  然而,第二天,第三天,接连有御使言官们不断在金殿上弹劾乐天,请求徽宗赵佶严惩。

  甚至被勒令闭门思过的杭州知府王汉之也是呈来了奏疏,其中言语字字诛心,若是乐天看了恐怕也会冷汗潸潸:“……媚上邀宠,弄权耍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工,欺世盗名,以君子之名行小人之实,日久后,未可知今日谦谦君子,他日未必不成篡权佞幸……”

  御使言官们掌握着话语权,话语权则表明了对朝廷的影响力,若这影响力被施加于某人人时,就意味着这个人离倒楣不远了,特所谓三人成虎。特别是这话语权是被人授意而为,攻击力更大。

  很不幸,这次立于风头浪尖上的乐天乐大人,纵是有王黼、郑居中这样的有权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