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被弹劾并不是一件坏事
��同垃圾堆一般,大老远就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

  无奈之下,杭州府衙与胡员外等一干人不得不让差伇、家丁日夜守在门前,免得再有人以各种排泄物袭之。

  真正躺枪是蔡京,丧子之痛让蔡京每当听到乐天这个名字心中便生出一股恨意。但若在平时蔡京很是乐见弹劾乐天的奏本,甚至可以说是多多益善,可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了。

  在朝廷诸公心中,大约有这么几个看法,乐大人在杭州湾外为了朝廷经济命脉与海匪拼命,后院却起了火,杭州知府连同非钱塘士绅联名参劾乐天,怎么看怎么像是在乐大人的背后扎刀子的小人,特别那弹劾乐大人的士绅并不是钱塘籍的,动机就更令人觉得可疑了。

  又有人想,官场上玩阴谋手段太正常不过了,但也要看下时候,哪怕是为人所不耻如落井下石般的报复,也算是在正常人思维智商之内的,但乐大人此时刚刚立下新功劳,而且前面两个功劳还未曾奖赏,此时上疏弹劾,莫不是智商真的出了问题。

  最后所有议论的矛头都指向了百官之首的蔡京,私下里议论蔡相公私心过重,谁不知道王汉之是蔡京一手提拨的,崇宁年间任礼部侍郎再到外放地方,甚至近来有谋求两浙路封疆大吏之意,哪个不是经蔡京的授意;那中奉大夫胡师文更是蔡京的党羽,那两封奏疏就是他抛出来的。便是蔡京辩解这奏疏不是自己指使写的,又会有谁相信呢。

  不少人暗中开始议论蔡京了,若不是年老昏聩怎么能弄出这么几封奏章欺辱功臣。蔡相公三次为相欺负了不少人,连张商英那样的宰辅也不是被其扳了下来,还有那陈瓘现在还被流放在鸟不拉屎的地方,但这一次的举措明显过于难看愚蠢了,这点除了让人觉得嘲笑与鄙视外,更让人确定蔡相公真的老了。

  郑居中与王黼二人暗中更是加紧了串连,千方百计要将蔡京从相位上拉下来,最大的理由就是蔡京老了。但又知道现下蔡京虽然出了些错误,但圣眷正隆,而且十一月十八日就是茂德帝姬下嫁蔡京五子蔡鞗的日子,在这之前官家绝对要给蔡京些面子的,若不然仅王寀一案,就足以让蔡京从相公位上跌下来。

  西军年年与西夏打仗;北边辽国进有军士越界抢掠,美名其曰打草谷;南边诸多少数|民族部落时常闹闹哗变什么的,总是消停不了,朝廷每天都有军国大事要处置,说实话几个地方上的官员相互攻讦指责弹劾还真不算什么事。

  但乐天可以说是年少幸进,现下更是年少得志,而且还是大宋词坛领军人物,当初得了圣眷被赐为特奏名进士,又与蔡鋆起了冲突被下了大理寺诏狱,又是蔡京使了手段将乐天贬到钱塘放在自己儿子手下受气,因为蔡鋆之死,乐天又蹲了冤狱,可是说乐大人现在身上充斥着各种光环与明显效应,不得备受朝廷衮衮诸公注目。

  此刻这两封奏疏在官场上被当做趣闻笑话传来传去,更是传入到了无衔御使太学生的耳中,于是乎又有一种汹汹舆情在汴梁城中传扬开来。关于种种非议,使得蔡京越发的感到难受,回想自从遇到乐天以来,自己似乎是一个劲的走背运,六子蔡鋆没了,自己的官运也是渐渐在走下坡路,颇有几分盛极而衰的味道。

  最主要的是朝臣中口中不说心里对自己的嘲意,还有老对手郑居中与王黼二每当上朝,望着自己,眼中那窃喜的笑意。这些,都在时刻打击着古稀之年的蔡京。

  主要是乐大人现下有功在身,甚至在官家眼中看来,都将觉得亏欠乐天,视乐天为弱势,虽表面上未曾言语,但善于揣测上意的蔡京,心中知道官家对自己愈发的不满了。

  几日间,蔡京的腰似乎更弯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