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功”不显功
  杭州湾大捷,好像与两浙路的一众官员并没有什么太大干系,然而却有不少人眼巴巴的盯着这份功劳,犹如后世一般,有夸自己后勤搞的好的,有夸自己支援得力的……

  这些官员心中也清楚,朝廷上未必会给什么实质上的奖励,但年终时给个不错的考语或是口头表扬,也足够欣慰了。

  做为首要立功人,乐大人对朝廷的奖励却是没有抱在太大的期望值,大宋西北边军哪年不与西夏打上几仗,动辄便是几万人的大仗,场面小的也是几千人的互殴,所谓的杭州湾大捷在西军的眼里就是个鼻屎般的仗,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若是奖了你两浙路报上来的所谓杭州湾大捷,让西军的将士们怎么看。

  然而就经济意义上来讲,西北的军队打的那些仗比起杭州湾大捷又缺乏含金量。

  这是什么意思?有看官会问。原因很简单,西夏那地方实在是太穷了,穷到什么地步?穷到辽国人都不想去打那地方,而且西夏那个地方民风彪悍,便是将那里打下,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可谓得不偿失。在大宋的眼中看来,打下西夏只有一个好处,西夏产马。

  但宋朝就不一样,西夏是从宋朝独|立出去的,这与太宗皇帝各种短视、各种战略眼光差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宋朝与西夏因为这样与那样的历史原因,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打着,以致于两边都打得人困马乏的,都没占到什么便宜,都在损耗着国力。

  杭州湾则不同,杭州湾是大宋出名的黄金水道,每年进出的财物价值多少,收取的税赋足以撑得起西北每年养兵的费用了。

  西北边军每年都在打仗,乐大人的这点战功真的不显眼啊!但依乐大人的性格又岂会让自己的军功白白湮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很快乐大人写了一封奏疏递到朝廷,在奏疏中将杭州湾的重要性、每年为大宋上缴了多少税赋大书特书了一番,最后又言杭州水军有保护杭州湾水道的责任与必要。

  众位看官想来看明白了,乐大人的意思显然是要学后世天朝海军去亚丁湾护航的那一套。天朝为何要去亚丁湾护航?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商船不受索马里海盗袭扰抢劫,实际上是要扩大国际生存空间与影响力。

  乐大人要去杭州湾护航,自然是看中了黄金水道有利可图,要知道钱塘江上只要有码头就可以出海走私,而杭州湾为杭州、秀州、越州三府所管,杭州市舶司所收取的税赋才占多少,那些出海走私的买路钱还不都落入到三州的巡检水军中。

  与其落入越、秀二州那里,不如落入乐大人手里,说的明白一点,乐大人就是在抢地盘。话说回来越、秀二州水军触匪即溃,也是乐大人的重要理由。

  这封奏疏递上去后,朝中一众大臣心中都明白,乐大人这是在为自己表功,但后面的内容却令人深省了,乐大人除了为自己表功以外,还要将手伸到别人的地盘上。

  一地为官,将手伸到别人管辖的地面上,显然是官场的忌讳。朝中大臣己经不是再为乐天的功劳而争论了,而是在评论乐大人是不是在向朝廷要权了。

  除了奏疏之外,乐大人又写了封书信给自己在朝中的最大靠山嘉王赵楷,将由杭州水军巡航杭州湾的必要性说了一遍,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意思,严厉打击出海走私,令杭州市舶司的税赋收入最大化,而税赋是国之根本。

  当然,乐大人知道仅凭一封奏疏还有给靠山的一封信,是无法讨要到杭州水军在整个杭州湾执法权的,自己还要做出些成绩才好,一如之前自己抄了王员外的家,意外的拿到了节制杭州水军的权力一般。

  将手伸过界历来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