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朝堂之上
�日早朝必须发言奏事之人,因为他二人手里捏着乐天的案子。不仅仅是王黼,朝中的一众大臣也是望着这二人,显然是在看热闹。

  眼下朝中正直之士贬的贬,走得走,现下留在京中为官的除了权臣的党羽外,便是一些两不得罪的老油条,都很清楚这案子对蔡京不会有丝毫的影响,但有热闹谁又不喜欢瞧呢。

  不止是王黼,陈御史也在注视着罗仪、樊景二人,乐天与自己关系不用多说,从道义上自己也应为乐天说上几句话。眼下只要二人出班奏事,自己便要发表些意见。

  只是眼前这二位大人谁也不愿最先开口,以至于垂拱殿里陷入到一种极为冷静的场面,没有人出班奏事,也没有人准备离开大殿下朝走人。

  “有事出班,无事退朝!”今日的早朝有些怪异,那值殿的小黄门也看出了其中的怪异,但无论事情如何都与自己无关,偷瞟了一眼坐在上边无精打彩的徽宗皇帝,又扯着嗓子叫了一遍。

  值殿黄门的声音响在大殿里,令大殿里的气氛显得更加怪异起来。

  最先熬不下去的是左谏义大夫罗仪,毕登闻鼓院是告御状的地方,只见罗大人先按着奏事的礼仪规矩轻咳了两声,然后迈步准备出班。

  “官家,辟雍太学诸生御前啊阙上书!”就在罗大人刚刚迈出一只脚出班之际,只听得垂拱殿外有传奏官高呼道。

  自垂拱殿外喊起的这一嗓子声音很是高亢,传到大殿内还带着回音,令坐在龙椅上还打着瞌睡的徽宗皇帝微微一震,睡意立时全无。

  听到辟雍太学生上书,徽宗皇帝心情没来由生出些许怒意,面色渐渐不善起来。

  大观三年太学生陈朝老上言奏事,将朝中重臣悉数痛贬一通,被开除学藉;太学生邓肃作词讽谏自己喜好花石给天下百姓带来灾苦,也被开除了学籍;虽说徽宗皇帝落得耳边清静,但终留下被人诟病的话柄。

  有了前两次太学上书事件,徽宗皇帝对太学生上书,心中多少有了些阴影。今日又闻有太学生上本,徽宗皇帝心中不由的有些恼怒,又不知道要怎样批评朝政,甚至还会让自己脸面无光下不来台,但太祖皇帝有不以言事罪读书人的祖训,徽宗皇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宋代虽说是君主专制政体,但自开国起便优渥士人,太学生们上书言事朝廷便是不予采纳,也要象征的听取。

  祖制如此,徽宗皇帝只能无奈道:“将奏事的太学生传上来罢!”

  有黄门官领了旨出去,不一刻的光景,又引着六、七位太学生进了垂拱殿。

  进殿的这几个太学生自是与乐天同舍的程谨、于防、解昌几人。

  待一众太学生施过礼后,徽宗皇帝心中虽是万般厌恶,但依旧还拿出一幅礼贤下士的姿态,说道:“诸生何事上奏?”

  程谨、于防二人皆是蔡州士子,与乐天算是同乡,寻常关系密切。乐天无故被下入大理寺诏狱的当日,尺七便带来了乐天的书信,请二人为自己上奏言官。

  程谨也不畏惧上前一步,拜道:“奏请陛下,学生是代好友向陛下鸣冤来了!”

  听到程谨这般说话,不是上书言事给自己提意见的,徽宗皇帝心下不由的松了口气。徽宗皇帝多少是有些心虚的,去掉以前采办花石不说,从去岁起开始修建万岁山(艮岳),耗费国帑无数,心中时时也怕有言官抨击言事。

  立在百官之首的蔡京,面色突然阴冷了下来,原本以为最多不过御史言官无关痛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