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戏
趁热打铁,李振又建议乌全忠道:“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之浊流!”
乌全忠笑而从之。
心中只觉快意。
一月后,乌全忠以皇帝的名义,命裴枢、独孤损等30多位清流全部集中到滑州白马驿。
清流们虽然知道此行必有蹊跷。
但他们是清流,与乌全忠那些乱臣贼子不一样。他们忠于朔朝,对皇帝忠心耿耿,皇帝让他们去,他们就去。
心里还是对皇帝留着一份希望,觉得他不会把事做绝。全都欣然应约。
而裴枢等人到达滑州之前,柳璨早已带兵埋伏在那里了。
来了还能让他们回去?
然后在朝堂上再与他们叽歪,来碍他们的手脚?
不能。
于是三十多位手无寸铁的清流官员,就这样被柳璨等人灭杀。
这还不算,还把他们的尸体全部丢入黄河。都没让他们魂归长安,就这样永远地沉入了黄河。
朝野振动。
连不理朝事的皇帝在内宫都知道了。
乌全忠敢诛杀宰相?诛杀对朝廷有功之臣!
还是有不少义愤填膺,唇亡齿寒的各级官员纷纷进宫,跪求皇帝诛杀乌全忠。
但乌全忠能承认?
虽然是他默许的,但他没动手。没动手就没罪。
虽然他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但在这节骨眼,他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跟整个天下对抗。
一是对他的大业不利。二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难看的一笔。
于是乌全忠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说他监管不严,导致出了“白马驿之祸”,罪该万死,请皇帝责罚。
皇帝能怎么办?
乌全忠一手遮天了,整个朝堂几乎都是乌全忠的人了。
他身边的人,都被乌全忠清除了个干净。难道还能逆着他,让乌全忠再把他这个皇帝也清除了?
最后,皇帝只能按照乌全忠的意思,封乌全忠为相国。
并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乌全忠为魏王,加九锡。
九锡,就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及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整个朔朝,建国近三百年,都没几人得过九锡。
乌全忠却很是轻易就得了。
从此更是大权独揽。
清流被诛杀殆尽,朝堂上下对乌全忠敢怒不敢言。
太子对皇帝的决定很是不满。
他身边的宦官刘述,便给太子出主意,让他幽禁朔皇,自己登基为帝,然后诛杀乌全忠,还朝堂一个清明。
太子听了进去。
但未曾想,还不等太子等人大动作,这等隐蔽的消息就被乌全忠知道了。
不过月余,乌全忠带兵救出朔皇,斩杀太子并刘述等一众宦官七百多人。
皇帝死里逃生,更是感念乌全忠
乌全忠笑而从之。
心中只觉快意。
一月后,乌全忠以皇帝的名义,命裴枢、独孤损等30多位清流全部集中到滑州白马驿。
清流们虽然知道此行必有蹊跷。
但他们是清流,与乌全忠那些乱臣贼子不一样。他们忠于朔朝,对皇帝忠心耿耿,皇帝让他们去,他们就去。
心里还是对皇帝留着一份希望,觉得他不会把事做绝。全都欣然应约。
而裴枢等人到达滑州之前,柳璨早已带兵埋伏在那里了。
来了还能让他们回去?
然后在朝堂上再与他们叽歪,来碍他们的手脚?
不能。
于是三十多位手无寸铁的清流官员,就这样被柳璨等人灭杀。
这还不算,还把他们的尸体全部丢入黄河。都没让他们魂归长安,就这样永远地沉入了黄河。
朝野振动。
连不理朝事的皇帝在内宫都知道了。
乌全忠敢诛杀宰相?诛杀对朝廷有功之臣!
还是有不少义愤填膺,唇亡齿寒的各级官员纷纷进宫,跪求皇帝诛杀乌全忠。
但乌全忠能承认?
虽然是他默许的,但他没动手。没动手就没罪。
虽然他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但在这节骨眼,他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跟整个天下对抗。
一是对他的大业不利。二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难看的一笔。
于是乌全忠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说他监管不严,导致出了“白马驿之祸”,罪该万死,请皇帝责罚。
皇帝能怎么办?
乌全忠一手遮天了,整个朝堂几乎都是乌全忠的人了。
他身边的人,都被乌全忠清除了个干净。难道还能逆着他,让乌全忠再把他这个皇帝也清除了?
最后,皇帝只能按照乌全忠的意思,封乌全忠为相国。
并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乌全忠为魏王,加九锡。
九锡,就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及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整个朔朝,建国近三百年,都没几人得过九锡。
乌全忠却很是轻易就得了。
从此更是大权独揽。
清流被诛杀殆尽,朝堂上下对乌全忠敢怒不敢言。
太子对皇帝的决定很是不满。
他身边的宦官刘述,便给太子出主意,让他幽禁朔皇,自己登基为帝,然后诛杀乌全忠,还朝堂一个清明。
太子听了进去。
但未曾想,还不等太子等人大动作,这等隐蔽的消息就被乌全忠知道了。
不过月余,乌全忠带兵救出朔皇,斩杀太子并刘述等一众宦官七百多人。
皇帝死里逃生,更是感念乌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