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差与犯妇
/>
  “我一直在想,”她哽咽着说,“这一回生离死别是定了!三个孩子有什么罪过,要跟着我充军。这一路辛苦,到不了冰天雪地的地方,三个孩子的小命就保不住了。不想天上掉下来的救星——”说着又哭,而且又跪下来给翠花磕了个头。

  “好了,好了!”翠花说道,“我们还要谈谈正事。”

  “是的。”吴太太这时已想到了一件事,“王大嫂,三个孩子怎么办?”

  这一层是疑问,公事上说明“犯妇一名,随携子女三口”,查验时盘问,如何回答?

  “不要紧!我们的事,跟衙门里的同事要讲通的,他们一定有办法。不过——”

  “我知道,我知道。”吴太太很机警地接口,“我们不好白麻烦人家,一定有一份小意思。”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层,我也就不必多说了。”翠花转脸看着许秀才娘子说,“许太太——”

  “王大嫂!”许秀才娘子很快地说,“你这个称呼不敢当,叫我小名好了,我叫碧珠。”

  “是的。王大嫂叫名字,或者——”吴太太说,“干脆叫我们两个都叫妹妹好了。”

  翠花是很爽朗的人,笑一笑说:“我也叫不来姊姊、妹妹这种亲热的称呼,叫吴小姐好了。吴小姐,公事上过堂,仍旧要请你自己到;起解出城,也要让大家看到;中途在哪里调换,要看情形,也许是高邮,也许是宝应。不过,吴小姐能不能到哪里暂且躲一躲,住些日子,再回如皋。”

  “噢,外子跟我说过了,我家在兴化有点薄产,我妹妹先到那里去住几个月。”

  “那好!我要关照的就是这句话。”

  “妹妹、妹妹!”翠花也这样叫许秀才娘子,“你先别哭!我有几句话交代你。”

  “是,是!”许秀才娘子答应着,拭一拭眼泪,用心倾听。

  “起解那天,过堂要你自己去。因为衙门里人认识我,万一有个冒失鬼喊将起来,事情就要糟糕了。”翠花又说,“你不要怕!朝有在旁边会照料。如果县官问到你的儿女,你说带去不方便,交给娘家嫂嫂在养。”

  “是的,我懂。”

  “等过了堂,当天出城,你在大慈庵暂住一住,半夜里我会去换你。不过,你最好不要住在娘家——”

  “当然!”吴太太抢着说道,“已经在安排了,从大慈庵出来,连夜到徽州。我家姑太太嫁在徽州,把我妹妹送到她那里,躲个三年五载再作道理。”

  “对!就这样。”

  走的是陆路。由于吴家送了一笔很丰厚的盘缠,所以走的还是比较舒服的一条陆路:由如皋往西,先到泰州,再从经至高邮,由此沿着运河,经宝应,过淮安到清江浦。长行的骡车,雇到这里为止。渡过黄河,在王家营另外雇车,经宿迁往北到了红花埠,便是山东境界了。

  一入山东,第一个宿站是郯城。此处地瘠民贫,但为南北往来的要冲,鱼龙混杂,很容易发生纠纷。王朝有听人说过,颇具戒心,所以未下客店,先就提出警告。

  “翠花!郯城这个码头风气很坏,你要小心一点。”

  “怎么样小心?”翠花答说,“‘下店、吃饭、睡觉’,第二天一早上路。管它风气坏不坏!”

  “话不是这么说!你总要记住,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