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壹
�如果他说不出永王、定王的下落,就可以证明他是假冒无疑。
太子一听提到他的两个弟弟,顿时愁颜相向,摇摇头说:“下落不明!”
“何以下落不明?”刘正宗自以为将他问住了,声色俱厉地问,“先帝的处置,你毫无所知,居然冒充太子?”
“如何说先帝的处置,我毫无所知?”太子用诘责语气答道,“当时先帝命我两个弟弟,分投周、田两皇亲家,内侍领走以后,就阻断了消息。在我来说,自然是下落不明。这话有什么不对?”
刘正宗再一次语塞,而堂下则隐隐有赞叹之声,似乎对太子理直气壮的答语,颇为欣赏似的。
“那么,”刘正宗为了镇压浮议流言,特为提高了声音,“驸马都尉王昺,你知道吗?”
这问到紧要关头上来了,大家都屏声息气地盯着太子。但见他略一沉吟后答道:“是尚延庆公主的王昺吗?”
“就是!王昺是你的什么人?”
“曾祖姑丈。”太子很快地回答。
刘正宗算一算,果然不错。延庆公主是穆宗的小女儿,穆宗生神宗,而神宗是太子的曾祖父,延庆公主就是太子的曾祖姑母,则王昺自是曾祖姑丈。
行辈虽算对了,但以皇家来说,曾祖姑丈已算很远的亲戚,何以他倒记得清楚,所以刘正宗冷笑一声:“你自己说的,皇亲国戚甚多,哪能个个熟悉。居然倒知道王昺!”
“我是说不能个个熟悉,并不是说都不熟悉。知道王昺,又何足为奇?”
“自然有一宗奇事!”刘正宗突然戟指高声,“你是王昺的侄子!”
太子勃然大怒。“你以为我知道王昺,就是王昺的侄子?你们不是先帝的臣子吗?何以如此翻脸无情!将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他又大声问道,“你不想想,王昺尚延庆公主,去今六七十年,他多大年纪?我多大年纪?我能成为他的侄子吗?”
这一驳的理由,人人都能明白,因而堂下有公然附和之声。王铎知道这样的场合,众怒难犯,不能硬加弹压,唯有暂时停审。
马士英得知大明门会审的经过,以及听审百姓的街谈巷议,颇为焦急。太子的神情、举止、语言,处处予人好感。痛悼先帝煤山殉国的一片拳拳忠爱之忱,都寄托在这神俊不凡的少年身上。如果不能找出一个有力的证人,指明这少年是假太子,恐怕会激起民变。
最糟的是“江淮四镇”,纷纷驰奏,异口同声要求保全太子。百姓不满,可以镇压;手握重兵、列防要地的大将有所主张,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因而连日召集阮大铖他们这班亲信,闭门密议,决定从监狱里请出一个人来帮忙。
此人就是方拱乾,上江桐城人。“桐城方家”是有名的世族,方拱乾是真正的东宫讲官,随侍太子,朝夕不离,他说真便真,说假便假,真有一言九鼎之重。
于是马士英上了一道奏疏,建议暂释方拱乾出狱,辨认太子真假。弘光帝自然准奏。
等方拱乾一出狱,刘正宗立刻备了一副大红金帖,请他赴宴。一见面,刘正宗长揖到地,笑容满面地说:“恭喜,恭喜!”
“不敢当,不敢当!”方拱乾还着礼说,“敢问,喜从何来?”
“还不是审问假太子一案!”刘正宗低声说道,“此审全在方先生一言。不但可以释罪,而且必蒙超迁。岂非一喜?”
方拱乾久�
太子一听提到他的两个弟弟,顿时愁颜相向,摇摇头说:“下落不明!”
“何以下落不明?”刘正宗自以为将他问住了,声色俱厉地问,“先帝的处置,你毫无所知,居然冒充太子?”
“如何说先帝的处置,我毫无所知?”太子用诘责语气答道,“当时先帝命我两个弟弟,分投周、田两皇亲家,内侍领走以后,就阻断了消息。在我来说,自然是下落不明。这话有什么不对?”
刘正宗再一次语塞,而堂下则隐隐有赞叹之声,似乎对太子理直气壮的答语,颇为欣赏似的。
“那么,”刘正宗为了镇压浮议流言,特为提高了声音,“驸马都尉王昺,你知道吗?”
这问到紧要关头上来了,大家都屏声息气地盯着太子。但见他略一沉吟后答道:“是尚延庆公主的王昺吗?”
“就是!王昺是你的什么人?”
“曾祖姑丈。”太子很快地回答。
刘正宗算一算,果然不错。延庆公主是穆宗的小女儿,穆宗生神宗,而神宗是太子的曾祖父,延庆公主就是太子的曾祖姑母,则王昺自是曾祖姑丈。
行辈虽算对了,但以皇家来说,曾祖姑丈已算很远的亲戚,何以他倒记得清楚,所以刘正宗冷笑一声:“你自己说的,皇亲国戚甚多,哪能个个熟悉。居然倒知道王昺!”
“我是说不能个个熟悉,并不是说都不熟悉。知道王昺,又何足为奇?”
“自然有一宗奇事!”刘正宗突然戟指高声,“你是王昺的侄子!”
太子勃然大怒。“你以为我知道王昺,就是王昺的侄子?你们不是先帝的臣子吗?何以如此翻脸无情!将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他又大声问道,“你不想想,王昺尚延庆公主,去今六七十年,他多大年纪?我多大年纪?我能成为他的侄子吗?”
这一驳的理由,人人都能明白,因而堂下有公然附和之声。王铎知道这样的场合,众怒难犯,不能硬加弹压,唯有暂时停审。
马士英得知大明门会审的经过,以及听审百姓的街谈巷议,颇为焦急。太子的神情、举止、语言,处处予人好感。痛悼先帝煤山殉国的一片拳拳忠爱之忱,都寄托在这神俊不凡的少年身上。如果不能找出一个有力的证人,指明这少年是假太子,恐怕会激起民变。
最糟的是“江淮四镇”,纷纷驰奏,异口同声要求保全太子。百姓不满,可以镇压;手握重兵、列防要地的大将有所主张,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因而连日召集阮大铖他们这班亲信,闭门密议,决定从监狱里请出一个人来帮忙。
此人就是方拱乾,上江桐城人。“桐城方家”是有名的世族,方拱乾是真正的东宫讲官,随侍太子,朝夕不离,他说真便真,说假便假,真有一言九鼎之重。
于是马士英上了一道奏疏,建议暂释方拱乾出狱,辨认太子真假。弘光帝自然准奏。
等方拱乾一出狱,刘正宗立刻备了一副大红金帖,请他赴宴。一见面,刘正宗长揖到地,笑容满面地说:“恭喜,恭喜!”
“不敢当,不敢当!”方拱乾还着礼说,“敢问,喜从何来?”
“还不是审问假太子一案!”刘正宗低声说道,“此审全在方先生一言。不但可以释罪,而且必蒙超迁。岂非一喜?”
方拱乾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