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妻_分节阅读_44
��

  后来,京师里传出袁业和袁明国被抓,定国公府被封,袁家军里的将士大怒,情绪激愤,大有攻城的架势。好在浑岭的主将袁成岷和带兵来京师的主将袁池觉得此事有诈,命将士们原地待命,又派人快马赶往译北,通知二公子袁亦。袁成岷是袁郎将军的四子,袁池则是袁老将军的义子。当袁池在鹤晋接到授予的时候,就觉得事情有蹊跷,曾与袁郎将军商议过,那时义郡王受命上京途中,袁郎虽觉得此事不妥,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统帅的手谕,还有袁家军的帅印,只能按吩咐乔装上京。可袁池并不知道,他刚离开鹤晋,袁郎将军便遇刺身亡,鹤晋如今已经是军无主将的混乱中。

  如今朝中,二皇子监国,李相辅政,皇后严管后宫。贵妃袁氏和淑妃冯氏被掬于寝宫,允亲王等王公大臣不得随意入宫见驾。整个朝廷都处在一个大阴谋中,谁都能看明白这阴谋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可是皇上和皇太后都病危,三皇子又远在西北,只要皇上有什么不测,二皇子可是顺应的登上皇位。可是二皇子毕竟没有带过兵的,他低估了袁家军对袁家忠实程度,以为有大权在手便能让军队对他为令侍从。他以监国身份下令城外的袁家军退守浑岭,可是城外的袁家军却纹丝未动,继续将京师围了水泄不通。

  袁家军在等一个人,那就是二公子袁亦。而这时的袁亦已经得到了京师密报,大惊之后,命人速赶往西北大营,请三皇子与自己秘密回京。有三皇子在,袁家军便有了平乱之名,即使皇上和皇太后都未能脱险,那袁家军就凭死也保了三皇子登基。二皇子千算万算,终于把袁家推给自己的对手三皇子。

  三皇子得了消息,便秘密动身与袁亦会和后快马赶往京师。临行前吩咐张秉义镇守西北,如若敌国想趁皇朝大乱之际开战,绝不要心系京师的事情,要一心应战,绝不能给敌国可趁之机。袁亦则是只身离开译北,离开译北的时候安排袁铭志,时刻注意京师动向,稍有异常,带着袁家的家眷远走他地,一定要保住袁家的最后一点血脉。又吩咐袁孝庭关注西北战事,及时援助张秉毅将军,不能让敌国趁虚而入。袁亦密令凤予城守将袁可老将军,严密关注北齐动向,如有异相,求助鹤晋现在的守将袁成峪给予支援。鹤晋方面的守将袁成峪是已逝袁郎将军的二子,袁成峪也是袁业一手带出来的猛将,谋略不在父亲之下,如今已经稳定了鹤晋的军心,又接到二公子的密令,严守鹤晋,援助凤予。

  京师大乱的消息虽然被封锁的很严,却还是不胫而走,整个皇朝的官员们都战战兢兢的过日子,不知道这皇朝是不是要变天了,也不知道这皇位是不是要异主了。谁都不敢乱活动,如果皇上到最后平安无事,那谁乱谁就先倒霉。如果皇上真的成了“先皇”,那未来这位皇上会是谁还不一定,毕竟这二皇子虽在京师,可这三皇子却手握兵权。定国公袁业虽生死未卜,可袁家的二公子袁亦却还在,谁不知道袁家军除了听命于袁业,还会唯袁亦的命令侍从,就算是接手了袁家军的义郡王的话,也没有袁家这两位正主的话一半好用。如果二皇子杀了袁业,那袁亦势必要为兄长报仇,袁家军可就成了三皇子的军队了,谁晓得最后这皇位落到哪位皇子手了。能装糊涂就先装糊涂吧,谁坐上了那位置再向谁靠拢也不迟。

  译北知府便是存有这样想法的人,他接到两江总督江大人的密令,不得任意妄为。要知道这两江总督可是袁亦大将军的亲岳父,两广总督冯大人又是定国公袁业的亲岳父,这哪个是能得罪的,他一个小小知府想妄为也要等到江山初定后再说啊。后来他仔细想想,江大人的这句“不得任意妄为”大概不是针对铭远大将军府,毕竟那里有译北军重兵把守,他长了翅膀也飞不进去。传言这次大乱还有译屏陈家的事儿,这陈家与江大人,冯大人一样是袁家的姻亲,估计是江大人不让他乱动陈家之人吧!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