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的慌乱。在他看来,此时她这样说,有可能是真的生气了。

  “武艺是否残忍,要取决于使用武艺的人。”寻罂继续开口,“奭儿,不学习武艺可不代表就是良善。你一日不想要习武,你父皇便会让那些武将在你面前表演一日骑射。那些死在弓箭下的生灵,又何尝不是因你而死?!”

  听到她的话,刘奭的面色变得惨白。他的想法十分简单,他不学习射箭,便不需要杀害那些动物。但是,那些动物一样会被他身边的人杀害。“我…我……”

  一个三岁的孩子,的确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他看上去,几乎有几分摇摇欲坠之感。

  “若是你开始学习武艺,那你父皇自然也会改变主意。虽说可能会有动物死在你手下,但你总不可能每日都去狩猎。也算是救了不少的动物。习武,也可为善。”寻罂说的,其实只能算是歪理。在场的就只有刘奭一个孩子,他可分不出来什么是歪理,什么又是真理。

  “嗯。那我愿意习武!”刘奭回答的十分坚定。小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十分执拗,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但是有时候又十分浅显,轻而易举的便让他的人生转移个方向。这时候,就要看引导者的手段了。

  刘询是一个引导者,他引导的手段太过强势。反倒是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寻罂的手段相对柔和。她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达到了刘询想要达到的目的。

  “奭儿,你父皇对你期待很大。顺着你父皇的意思去做,你也同样会是良善之人,而且还是大善。若是一位的追逐表面上的良善,反倒是会得不偿失。哪怕初衷是好的,也不过是小善。”寻罂开口又说了一句。

  刘奭心下满满的都是疑惑,他显然不太明白寻罂话中的意思。不过,有一句话他却是听懂了。“姐姐的意思是,奭儿只要听父皇的话,便不会让母后失望,会成为一个良善之人。对么?!”

  “没错。”寻罂回答的干脆利落。

  刘询会让刘奭变成一个良善之人?这个可能性不大。刘询喜好的是先秦时期的法家思想,无论是治国还是为人皆以此为基准。法家比起儒家或者是其他思想都要显得霸道、严苛许多。这样的思想,当真算不得善良。

  刘询想要培养下一任帝王,自然也会想着让他走自己的路。刘奭会学习法家思想解决政事的可能性要大上一些。

  这表面上算不得良善。但是历史上刘奭喜好儒家,为人处事柔和。他好儒,却硬生生的将儒之‘仁’克化为‘柔’,颇有些优柔寡断。刘询甚至不放心他一个人治国,安排了辅臣辅佐。这也是日后大汉外戚干涉政务的开端。

  在他治国的时候,决策让百姓受苦的实例不少。而且还有些不明是非,致使忠臣亡,奸臣兴。汉朝的衰落,是从他开始。

  这样来看,最是‘仁义’的儒术,在刘奭的手中反倒并非是良善。或许改弦更张,弃儒习法,对刘奭来言才是真正的良善。再怎么,也不可能会比历史上更差。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刘奭才更合刘询的心意。这才是寻罂愿意在刘奭身上耗费心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