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加了少许醋和豆酱再拌一拌,这味道一上来,就更加丰富了。
听说陕西人吃面,要蹲在地上吃才够劲(参考白鹿原)?萧依依捧着比脸大的碗,倒有心效仿一二,但是这大大的肚子实在不允许她蹲着。不过坐在案几面前吃饭,大口刺溜着,也很好吃啦。
扯出来的裤带面口感劲道爽滑,比方便面强上三四倍不止,只需要稍微拌一拌,面条上就挂着浓浓的肉酱和辣子的味道,又香又辣,勾得人魂不守舍。
配料酱汁弄得好,面条的用料也一点儿都不差。今年新收的小麦刚晒好磨成面粉,和后世的精制面粉不一样,这儿的面粉带点天然的黄色,可谓是全麦面粉,麦香很足。加上灵泉水用来和面,做出来的面条偏米黄色,风格粗犷,但带有粮食特有的微甜,让人停不下来。
李渊看着她吃了一大碗面条,今天依旧是好胃口的一天呢。他把刚才吃剩的甜瓜塞回萧依依的手里,正要把碗筷拿进去厨房的时候,突然听得她痛呼一声。
“啊呀,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流出来了?”萧依依摸了摸裙底,湿了一大片,怪难为情的。
难道是她没憋住尿?胃里的东西压迫了膀胱,把尿挤出来了?
“不对,是肚子疼……”一下一下扯着的阵疼让她回过神来,“是羊水!是孩子要生了!”
李渊吓了一跳,刚刚吃面的碗顿时掉在了地上,裂开了四瓣。他念叨了几句“碎碎平安”,立刻把萧依依抱到了床上,让大狗子看着媳妇,鞋都没穿好就跑出去里找稳婆。
“黄婆子,陈婆子在吗?我夫人要生了,快来啊!”
黄婆子和陈婆子是宫里送来的稳婆,在接生这一方面堪称专业,经手的贵族孕妇没有是个也有八个。李渊把她们安置在自家房子旁边的一处院子里,就等着这一天派上用场。
两人一听太上皇后要生了,心中一慌,很快就反应过来。她们还带着三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也是宫中专门培养的医女,立即拎好工具要为娘娘接生。同时,一个身姿轻盈的女官,骑着快马就往宫中赶去,太上皇后生产的消息,要报到宫中让陛下皇后知晓。
不为别的,需要宫中马上派几个御医过来坐镇,万一有什么不好的……呸呸,不会有这个万一的。
太极宫
李二陛下正和众臣商议政事,今年入暑关中久旱,多日不见一滴雨水,民间百姓已经多有怨言。这天不下雨,作物眼看着就要枯死,可叫人怎么活啊。
“报长安城郊河床裸露,井水水位也大幅下降……田中瓜菜不生,百姓吃水困难,粮价日益增高,望陛下早做决策。”
李二陛下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天不下雨,他还能做什么决策?他的内心升起一股无力之感,莫非真是因为他得位不正,才遭来老天爷接连惩罚?
贞观元年春,河北大旱,夏,山东诸州大旱。贞观二年春夏,关内诸州大旱,京畿蝗虫成灾。贞观三年夏,徐州大旱,蝗灾,秋,德、戴、廓等州大旱,蝗食庄稼。
李二陛下对于近年来的旱灾还记忆犹新,那一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黑压压的虫子铺满了天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有人说是旱魃降世,有人说是蝗神发怒,但更多人说是天子弑兄杀弟,得位不正,才会遭此大灾。
“蝗”通“皇”,迷信的人皆把目光转向了大唐皇室。
今年是贞观五年,今年还要继续闹旱灾和蝗灾吗?
&emsp
听说陕西人吃面,要蹲在地上吃才够劲(参考白鹿原)?萧依依捧着比脸大的碗,倒有心效仿一二,但是这大大的肚子实在不允许她蹲着。不过坐在案几面前吃饭,大口刺溜着,也很好吃啦。
扯出来的裤带面口感劲道爽滑,比方便面强上三四倍不止,只需要稍微拌一拌,面条上就挂着浓浓的肉酱和辣子的味道,又香又辣,勾得人魂不守舍。
配料酱汁弄得好,面条的用料也一点儿都不差。今年新收的小麦刚晒好磨成面粉,和后世的精制面粉不一样,这儿的面粉带点天然的黄色,可谓是全麦面粉,麦香很足。加上灵泉水用来和面,做出来的面条偏米黄色,风格粗犷,但带有粮食特有的微甜,让人停不下来。
李渊看着她吃了一大碗面条,今天依旧是好胃口的一天呢。他把刚才吃剩的甜瓜塞回萧依依的手里,正要把碗筷拿进去厨房的时候,突然听得她痛呼一声。
“啊呀,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流出来了?”萧依依摸了摸裙底,湿了一大片,怪难为情的。
难道是她没憋住尿?胃里的东西压迫了膀胱,把尿挤出来了?
“不对,是肚子疼……”一下一下扯着的阵疼让她回过神来,“是羊水!是孩子要生了!”
李渊吓了一跳,刚刚吃面的碗顿时掉在了地上,裂开了四瓣。他念叨了几句“碎碎平安”,立刻把萧依依抱到了床上,让大狗子看着媳妇,鞋都没穿好就跑出去里找稳婆。
“黄婆子,陈婆子在吗?我夫人要生了,快来啊!”
黄婆子和陈婆子是宫里送来的稳婆,在接生这一方面堪称专业,经手的贵族孕妇没有是个也有八个。李渊把她们安置在自家房子旁边的一处院子里,就等着这一天派上用场。
两人一听太上皇后要生了,心中一慌,很快就反应过来。她们还带着三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也是宫中专门培养的医女,立即拎好工具要为娘娘接生。同时,一个身姿轻盈的女官,骑着快马就往宫中赶去,太上皇后生产的消息,要报到宫中让陛下皇后知晓。
不为别的,需要宫中马上派几个御医过来坐镇,万一有什么不好的……呸呸,不会有这个万一的。
太极宫
李二陛下正和众臣商议政事,今年入暑关中久旱,多日不见一滴雨水,民间百姓已经多有怨言。这天不下雨,作物眼看着就要枯死,可叫人怎么活啊。
“报长安城郊河床裸露,井水水位也大幅下降……田中瓜菜不生,百姓吃水困难,粮价日益增高,望陛下早做决策。”
李二陛下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天不下雨,他还能做什么决策?他的内心升起一股无力之感,莫非真是因为他得位不正,才遭来老天爷接连惩罚?
贞观元年春,河北大旱,夏,山东诸州大旱。贞观二年春夏,关内诸州大旱,京畿蝗虫成灾。贞观三年夏,徐州大旱,蝗灾,秋,德、戴、廓等州大旱,蝗食庄稼。
李二陛下对于近年来的旱灾还记忆犹新,那一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黑压压的虫子铺满了天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有人说是旱魃降世,有人说是蝗神发怒,但更多人说是天子弑兄杀弟,得位不正,才会遭此大灾。
“蝗”通“皇”,迷信的人皆把目光转向了大唐皇室。
今年是贞观五年,今年还要继续闹旱灾和蝗灾吗?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