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一个圣诞节
r />   青年女子再次跟我确认我是不是真的不需要吃的—至此我也不知道演的是哪出—我重复只需要个硬币打电话。她哦了一声,摸索一阵掏出两个25美分的硬币,也不要我的一美元。于是在这个圣诞夜,我讨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钱。

  原来,节日里餐馆比平时晚开一个小时,我第一天打这个工,别人不知道我不知道,因此忘了提醒我。经过这番折腾,时间也快到了,直到离开那座楼,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大冷天的被扔到街上,又在流浪汉堆里被混饭,圣诞节啊,这么凄惨的遭遇让大家笑弯了腰。大厨告诉我那个楼叫ymca,是个健身场所,但不知道它还管饭。还有人说以后炒了老板鱿鱼,知道去哪儿要饭了。广东人爱喝例汤,但我更喜欢啃熬剩的猪骨头,因此总被戏称属狗。老板盛了一大碗肉骨头端给我,说了声今天你可不能给我搞砸了。在他这儿就算是给我道歉了。

  食客很快就到了,因为其他餐馆都关门,一整天都人满为患。一直忙到半夜收工,我紧张得连一口水都没喝,根本没察觉过了那么久。过节果然很好,当天赚到的小费就有240美元,不过杯盘刀叉长久都在眼前盘旋,以至于我后来不管走到哪,看见桌子上有东西就想收走。

  圣诞清晨走出餐馆,世界一片璀璨,ymca依然灯火通明。

  ymca,全称young ma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基督教青年会,是一个1844年成立于伦敦、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性基督教青年社会团体。它按照服务他人的精神,通过普世的志愿活动,涉及教育、文化、技艺、体育和社团等事务,创建以来对发展青少年健康的身体、头脑和心灵贡献巨大。

  ymca的创始人叫乔治·威廉姆斯,1821年生于英国西南一个农庄,小时候是个没心没肺满口脏话的小混混。十几岁时被家人送到城里的布店当学徒,开始接触到教会,并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二十岁时他去了伦敦一间布店打工,几年后当上部门经理,同时也进行福音宣传。后来他娶了老板的女儿,又写下一桩穷小子爱上富小姐的传奇故事。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大批的农村青年离开故土,涌入城市,在各类工业企业做工。但在农转工的过程中,这些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况问题百出,从无所事事、精神颓废,到酗酒赌博成风,严重的甚至触犯法律。乔治见状深感不安,召集同行创办了一家慈善机构ymca,让民工们免费居住,锻炼身体,寻求信仰,过健康的生活。后来他还游说大老板,也就是他的老丈人,掏腰包把这种慈善行为扩展到其他行业。

  到了1851年,ymca遍布于欧洲、澳洲、美加等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不久又组成了ymca世界协会,更利于青年会间的相互协作。它根据《新约·马可福音》的经文,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会训,意思是不要他人为我,而是我为他人,通过坚定个人信仰,推广社会服务活动,改善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环境。

  20世纪后,ymca逐渐从对个别青年施加影响,扩大成为推行社会改良、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基督教外围团体。进入21世纪,性别平等、种族主义、环境保护、妇幼权利、战争与和平、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挑战、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间的对话和合作等,都成为ymca的议题。

  美国现今共有2700多家ymca,提供各种有益的活动,平均年受益2100多万人。而使这个庞大机构成功运转的,只有2万名正式雇员,其余600万皆为志愿者。

  惭愧的是,很长时间我都以为ymca只是健身房。不过体育锻炼的确是ymca倡导的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比如篮球和排球,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它们都是ymca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