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镇当“汉奸”
  汉奸是一个贬义词,泛指背叛中华民族、充当侵略者走狗的汉人。写下这个标题我既不为哗众取宠,也没想自取其辱,实为事出有因,即我干了点帮着美国人,把中国人的事搅黄了的活儿,感情上略微有些小纠结。

  一切都始于几年前接到的一个电话,一位国内的老同学求我帮他朋友的儿子小冬联系私立高中。男孩作为交换生来到美国,在公校一年期满后想继续就读,唯一的途径就是转至私校。

  于是我把方圆几十英里的私立高中搜索了一遍,有颁发i-20资质的没几个,幸运的是本镇一所天主教高中便名列其中,名气大、环境好、学费还便宜。但因从没来过外籍学生,负责招生的玛丽修女不知如何办理申请手续。这对我这种一路摸爬滚打、死皮赖脸硬赖在美国不走的人来说,实为小菜一碟,几通芝加哥大主教教区相关部门的电话一打,一切都搞清楚了。由于有我做保证,玛丽修女免去面试,破例录取了小冬。

  所谓的保证是因为小冬来自国内一所省重点高中,成绩应该比较靠谱。让我心里打鼓的是该校98%以上师生是白人,95%是天主教徒,作为唯一的中国男生,迎接小冬的将是什么,对此我毫无概念。事实很快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校给了他诸多优待,比如考试多给一点时间,免去外语课,老师单独辅导等,同学也对他表现出极大的宽容。

  经玛丽修女指点,我在一间天主教堂贴了张广告,为他寻找接待家庭。第二天我的手机差点被打爆,难以取舍之下,我最终选择了h家。h夫妇住在一栋19世纪建造的大房子里,三个孩子也在小冬的学校读书。全家个个人高马大,热情洋溢,连养的两条金毛犬也是同一种风格的。

  现如今很多“小留”都心高气傲,言必称美国大学排名,非前十前二十免谈,好像美国就差他们来征服似的。小冬也不例外,因此我跟他发生了矛盾。h太太比我有耐心,说要允许这个年龄的少年犯错。好在小冬很努力,经过一段磨合,学习和生活都渐入正轨。

  麻烦开始于学年年末。h太太兴奋地通知我,学校又招了一名中国男生,她要接待,跟小冬也能互相做伴。我提醒她最好先接触一下,但见她决心已定,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新生小威也转自一所美国公校,但自从到来就每天躲在房间,极少与人交流,也不参加任何活动,吃饭更是挑肥拣瘦,后来竟发展到只以昂贵的营养饮料为食。h太太接待“小留”坚持分文不取,仅这一项就搭进去很多钱。

  生活上任性也就罢了,小威学习也很差,第一阶段考六门课得了一个b,两个c,三个d。学校专门开会,六位老师、辅导员、玛丽修女和h夫妇全部出席,讨论如何帮助他。可惜学校安排的免费辅导他经常缺席,h太太请来的私人教师对他也无计可施。很快,他早晨干脆连床都不起,分摊的家务更指望不上。最要命的是他整宿地打游戏,已经完全失控。毫无悬念地,第二阶段的测试连b都没有了。

  h太太痛苦地意识到,小威不该在她家浪费时间,可每次提起都被他搪塞回去,无奈之下她请我帮忙跟小威的家长交流一下。电话那端,威妈表示小威一贯被老师夸为“免检产品”,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希望我们严加管教。尽管很不习惯,h太太仍按照威妈的意思,让小威在餐厅学习,以便监督,可依旧无法阻挡他痴迷游戏。

  于是,h太太只好没收了小威的电脑和手机,但他强行借用小冬的,甚至到了骚扰的地步。结果自然是期末成绩的全军覆没。而威妈那边,明知孩子在荒废学业,但以回去没有学籍为由,坚持让他留在美国。

  我跟小威谈了谈,发现这个16岁的男孩有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狡黠,不论我说什么他都不置可否。h太太也忧心忡忡地告诉我由于管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