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皇子亲迎
�也给予这四个侍卫一定的信心,虽然心里对这位新首领仍有疑虑,但并没有更好的人选了,除了身体和武艺欠缺,这位王爷的才智、谋略、胆魄都是上上,而武艺方面,他正要娶王妃,新王妃……却是一名武艺极高的高手。
他们四人经过严格训练,自然知道年才十五的王妃一掌将已弱冠的苏定方打成重伤是什么水平,那是惊世骇俗的武学天才!这个王妃,却似对王爷颇为死心塌地,却是一股极强的助力。
李熙忽然道:“去把当时你们查过的所有线索都拿来给我看过,我再从头理一理。”
青阳站起来应了,白藏却似想起什么事,禀道:“我们回来之时,听说南诏公主为了你的亲事,要亲来大秦,然而临行时似乎是女儿生病了,改由南诏三皇子前来代表。”
李熙点了点头,并不当一回事。他想起快要和急云成亲了,嘴唇漾起了笑容。他并不甘心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弱者,他不会武艺,身体孱弱,却一样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她。
此时,急云却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被崔氏拘在了屋里,再不许她晒太阳,用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秘方来给她敷脸洗浴,又是内服又是外敷,修指甲修发尾修眉毛……涂指甲涂发油涂香脂,急云看着那些含着各种药粉蜂蜜花汁蛋清色彩暧昧的糊状物体,还有操作繁琐耗时惊人的过程,深深地对那些一丝不苟武装到脚趾完美无缺的古典美人,默默的致以崇高的敬意。
崔氏把这当成了人生中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每日除了清点嫁妆上还有什么缺的,与宫里来的内侍一再确认细节外,还要盯着丫鬟妈妈们给急云一一做好护肤香体工作,此外,训练好的四个陪嫁丫鬟也到了,因急云懒得起名,崔氏想了想,听说晋王雅好丹青,便起了墨砚、朱印、白毫、玉版四个名字,投其所好,也能让晋王体会自己女儿体贴之意,由夏巧每日一一提点,务必要做到最好。
幸好这样足不出户猪圈一般的日子终究还是解脱了,终于快到晋王大婚的日子,头一天铺嫁妆,那半城的红妆就让人吃了一惊,前头刚有太子妃一百二十抬嫁妆,后头谢家自然是不敢越过太子妃,只一百抬嫁妆,却是实实在在,清一水的二十抬黄花梨家俱过去后,便是密密麻麻放着的红绸砖的代表着铺子庄子的嫁妆抬子,剩下的几十抬嫁妆,都是四人一抬,看那抬嫁妆的伙夫们清晰的脚印子,就有人窃窃私语,这箱子里头够实在的。太子妃大婚才过,那嫁妆队伍大家仍记忆犹新,两人一抬,前头一小半还多是皇家赏赐的摆在顶上的能看不能用的如意什么的,后头又有五箱古籍藏书顶着,剩下那真正的银子,只怕没有多少。
京城各世宦大家,少不得也悄悄议论起来,不过想想倒也是,同样都是清官,柳太傅那是林下出尘之风,干干净净,家底自然也是清风扫书页,光溜溜的,谢丞相那却是务实圆滑多了,娶了崔家女,崔家之富,天下谁人不知?娶了崔家女,谁还稀罕那抠抠索索的冰敬炭敬土产?不少小官们酸溜溜的想,要清廉如水,也得家里人吃饱啊,奈何崔家择婿一向眼光高,也只能徒羡慕一番了。
第二天就是亲迎的正日子了,晚上,崔氏偷偷摸摸的到了急云的房里,先是说了一通各种不舍,婚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再三提醒她平日里多让让晋王,一定要记得他凤子龙孙的地位,不可要强,又怕急云长期在外,不谙内宅理家的道道,特意将自己身边的能干嬷嬷派了两个过去,告诉她若是烦内宅的事情,就多问问老妈妈们,然后就悄悄地塞了一个厚厚的表面绣着五彩辉煌的鸳鸯的锦袋在急云的手里,低声道:“没人的时候看。”
急云莫名其妙,崔氏看她懵懂的样子,心里大愁,只得又悄悄道:“晋王体弱……你些须得主动些,不要让他累着…�
他们四人经过严格训练,自然知道年才十五的王妃一掌将已弱冠的苏定方打成重伤是什么水平,那是惊世骇俗的武学天才!这个王妃,却似对王爷颇为死心塌地,却是一股极强的助力。
李熙忽然道:“去把当时你们查过的所有线索都拿来给我看过,我再从头理一理。”
青阳站起来应了,白藏却似想起什么事,禀道:“我们回来之时,听说南诏公主为了你的亲事,要亲来大秦,然而临行时似乎是女儿生病了,改由南诏三皇子前来代表。”
李熙点了点头,并不当一回事。他想起快要和急云成亲了,嘴唇漾起了笑容。他并不甘心做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弱者,他不会武艺,身体孱弱,却一样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她。
此时,急云却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被崔氏拘在了屋里,再不许她晒太阳,用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秘方来给她敷脸洗浴,又是内服又是外敷,修指甲修发尾修眉毛……涂指甲涂发油涂香脂,急云看着那些含着各种药粉蜂蜜花汁蛋清色彩暧昧的糊状物体,还有操作繁琐耗时惊人的过程,深深地对那些一丝不苟武装到脚趾完美无缺的古典美人,默默的致以崇高的敬意。
崔氏把这当成了人生中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每日除了清点嫁妆上还有什么缺的,与宫里来的内侍一再确认细节外,还要盯着丫鬟妈妈们给急云一一做好护肤香体工作,此外,训练好的四个陪嫁丫鬟也到了,因急云懒得起名,崔氏想了想,听说晋王雅好丹青,便起了墨砚、朱印、白毫、玉版四个名字,投其所好,也能让晋王体会自己女儿体贴之意,由夏巧每日一一提点,务必要做到最好。
幸好这样足不出户猪圈一般的日子终究还是解脱了,终于快到晋王大婚的日子,头一天铺嫁妆,那半城的红妆就让人吃了一惊,前头刚有太子妃一百二十抬嫁妆,后头谢家自然是不敢越过太子妃,只一百抬嫁妆,却是实实在在,清一水的二十抬黄花梨家俱过去后,便是密密麻麻放着的红绸砖的代表着铺子庄子的嫁妆抬子,剩下的几十抬嫁妆,都是四人一抬,看那抬嫁妆的伙夫们清晰的脚印子,就有人窃窃私语,这箱子里头够实在的。太子妃大婚才过,那嫁妆队伍大家仍记忆犹新,两人一抬,前头一小半还多是皇家赏赐的摆在顶上的能看不能用的如意什么的,后头又有五箱古籍藏书顶着,剩下那真正的银子,只怕没有多少。
京城各世宦大家,少不得也悄悄议论起来,不过想想倒也是,同样都是清官,柳太傅那是林下出尘之风,干干净净,家底自然也是清风扫书页,光溜溜的,谢丞相那却是务实圆滑多了,娶了崔家女,崔家之富,天下谁人不知?娶了崔家女,谁还稀罕那抠抠索索的冰敬炭敬土产?不少小官们酸溜溜的想,要清廉如水,也得家里人吃饱啊,奈何崔家择婿一向眼光高,也只能徒羡慕一番了。
第二天就是亲迎的正日子了,晚上,崔氏偷偷摸摸的到了急云的房里,先是说了一通各种不舍,婚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再三提醒她平日里多让让晋王,一定要记得他凤子龙孙的地位,不可要强,又怕急云长期在外,不谙内宅理家的道道,特意将自己身边的能干嬷嬷派了两个过去,告诉她若是烦内宅的事情,就多问问老妈妈们,然后就悄悄地塞了一个厚厚的表面绣着五彩辉煌的鸳鸯的锦袋在急云的手里,低声道:“没人的时候看。”
急云莫名其妙,崔氏看她懵懂的样子,心里大愁,只得又悄悄道:“晋王体弱……你些须得主动些,不要让他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