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良策
�高祖亲下的旨意,订婚之女,若能赤足走过,便可退婚,皇上若是问罪于她,虽则抗旨之罪原是应当,只是一些腐儒愚民却要津津乐道于皇伯伯的不孝,反倒让谢相之女得了个烈女美名,天下悠悠众口,难免对皇伯父的清名有损,此外其身为国师之徒弟,虽然不过是个名头,还未能入内门,然则到底师徒名分在,若是惩治了,清微教那边的反应如何,还未可知,如今国师那边还未有动静,只怕便是要看皇伯伯下一步会如何。此外,谢相若是对皇伯父生了怨愤之心,皇伯父这十余年辛苦治理得下的大好局面,只怕今后却是要囿于君臣斗法中,而这些不过是为了侄儿微不足道的婚事,侄儿如何能不日夜忧心,愧疚难安?”

  仁熙帝被他数言说到心中隐忧,眉头皱得更深了些,心中却是暗叹这个侄儿之聪明伶俐,太子今日入宫为谢相求情,说的却只是外头那一套高祖亲下的旨意,自己越听越是大怒,自己连祖宗之法都敢变了,何惧于这区区一个义绝桥?而侄儿说起来,虽然道理也都是太子说的那一套,却是字字句句为自己着想,听起来窝心多了。

  他握着李熙的手,感觉到他手掌冰凉,又复下了决心道:“帝王决断,若是事事均瞻前顾后,则何来王霸之气?你只管好好将养,莫要想这些,这与你无关。”

  李熙笑道:“侄儿却是有一两全其美之计,既能让皇伯伯的旨意不被违背,又能不必处置谢相之女,安了谢相之心,此后更死心塌地为皇伯伯分忧,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仁熙帝一听倒是起了兴趣,问道:“哦?皇侄有何妙计?且说来听听。”

  李熙道:“侄儿听说,那谢玉衡原有一孪生姐姐,在当年进京时遇刺堕车,生死不知,谢相这些年一直在寻找其下落。”

  仁熙帝点头道:“这事朕也有所闻,当时谢祐为了北蛮入侵,你爹爹战死,朕急召他入京领军北抗北蛮,其家眷随后进京,却是遇刺。”他面上表情缓和了些,却是想起了谢祐之前的累累战功以及多年的忠心耿耿,若是君臣决裂,甚为可惜这一段原可载入史书的君臣之情。

  李熙笑道:“这赐婚旨意,大可落在这失踪的嫡长女身上了,只说当年赐婚旨意是下给这嫡长女的,侄儿原与那谢玉衡并未订婚,也就没有什么退婚不退婚的事情了,皇伯伯您说这事可不是两全了?”

  仁熙帝愣了楞,笑道:“胡闹,当时谁不知这旨意是下给谢玉衡的。”

  李熙笑了:“如今这局面,谁会不知好歹地蹦出来嚷嚷呢?大家心知肚明,两边都有台阶下,岂不周全?否则,君相不和,只怕此后多少魑魅魍魉都要跳出来了,皇伯伯您得花多少心思在这上头呢?”

  仁熙帝初一听这话,只觉得孩子话可笑,结果细想了想,竟觉得这法子居然是目前最周全的法子,毕竟谢祐难得地为了女儿发了犟脾气,自己若是也对上,则君臣决裂就在眼前,若是轻轻放过此事,则今后皇家旨意,人人都可践踏,哪个对赐婚不满,便也去走走义绝桥,百姓争看热闹,皇室尊严何存?自己帝王尊严更是不容践踏!

  他站起来来回走了几圈,看了看李熙,又为难道:“只是那孪生女儿只怕多半已是死了,岂不是委屈了你?若是之后再娶妃,则继室门第,要差上一等。”

  李熙笑道:“皇伯伯,侄儿这残破身躯,也只有皇伯伯不嫌弃了,便是成了婚,也难以圆房,不管娶哪个重臣之女,都要让人腹诽,对皇伯伯只是不好。再说了,女子好不好,原就不在门第地位上,性格人品才是最重要的,您说是不是?您且下了口谕,让侄儿负责,大肆寻找那失踪的谢相女儿,待过上几年,事情渐渐淡了,那谢相女儿若是当真找不到了,您再给我指个家世清白,性格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