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述职(下)
  正在讨论的话题被进来的这些人打断,朱元璋早已经看过了他们的资料,所以很快就跟据补服看出了他们各自的身份。? ? ?八 一中文网 这次进京述职的总共有五人,分别是赣州知府赵大富,云南知府穆雨,长沙道台刘云,奉节知州马莫,伊犁宣慰司华朋。(取名字太难了,反正是龙套,走个过场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各位看官就将就一些吧,或者在书评区帮我取几个好名字,拜谢了)

  朱元璋对他们说道:“列位赶路也辛苦了,起来回话吧。”

  大家都谢了恩,各自按照自己的品级选好了位置站定。朱元璋道:“列为不妨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吧。”他的意思,这就算是考验的开始了,当着众臣子的面,把自己一年来的业绩说出来,既不能夸大事实,也无需刻意谦虚。这就是很需要技巧的了。

  等他们这些外官述职以后,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天色不早,原来的事情自然也就只有明天再议了。朱元璋大手一挥道:“列位爱卿,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明日再议,退朝。允炆,你留下。”

  朱允炆刚准备走人,却听见朱元璋叫他留下,他自然是停下来了,心里的不满也不敢表达出来。

  等人都走尽了,朱元璋来到朱允炆面前,说:“新婚燕尔便派你出去做这样危险的事情,你会不会怪皇爷爷?”

  朱允炆作揖道:“孙儿虽然不肖,却也知道皇爷爷此举是为了孙儿的。”一个马屁拍过去,就把自己满意不满意的问题岔开了。

  他从电视里知道,当时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ia”时,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满清政府时,蒙语的“oroccia”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只不过他却不太清楚现在大明王朝与俄罗斯的关系。

  朱元璋留他下来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知道这个孙儿长期长在深宫,不说是罗刹国了,就是自己国家的事情都知道得不是很多。想到这里,他心里却突然沉重起来,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人这个东西,并不是不想老就能不老的,天天听着他们说吾皇万岁,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哪位帝王是万岁的呢?纵然是功高三皇,德盖五帝,到现在也是尘归尘,土归土了。

  俄罗斯的与中国的关系说不上好,也不能算是坏。其实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朱元璋拍了拍手,朱允炆就看见从帘子后面走出一个人来,他身材高大,比朱元璋都还要高出半个头,身体壮得如同一只公牛,高挺的鼻梁有些微微泛红。皮肤比较白,最主要的是,他有一头很明显的棕色的头,还有一双蓝色的眼睛。

  他是个外国人。

  朱元璋说道:“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洪武初年来到我们国家的罗刹国人,沙比斯基。沙比斯基,这位是我的孙子,朱允炆。”

  沙比斯基礼貌地鞠躬,说:“亲爱的朱允炆皇子殿下,很荣幸见到你。”

  朱允炆一听到他的名字,差点没笑得昏厥过去,只不过在朱元璋面前,他必须保持应该有的仪态。强忍住笑是多么地痛苦。这个俄国人,名字真的很给力。

  他同样学者沙比斯基的样子回了个礼,说:“很高兴见到你,沙比斯基先生。”

  朱元璋说道:“好了,我叫他过来,主要是因为,他是罗刹国人,对你这次出去,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他精通中国话和罗刹语,刻意充当翻译。”

  朱允炆一听,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那时候明朝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