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乱扯一个话题,可是说着说着说开了,反倒是滔滔不绝了。

  完全不用孟时刻意找话题,两人也聊得很开心。

  孟时把之前跟梁冰的事情当成笑话说给韩承听,听得韩承无语至极。

  而后韩承又打趣她,那个齐川肯定是对她有意思什么的,两人直接在电话里斗嘴起来!

  然后揭过了这一段,孟时又开始跟韩承说生意上的事情。

  从93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这个时候差不多是历史之最。

  早两年的时候,韩承也在着手炒美元。

  当然了,孟时的那些闲置资金也都在韩承手里,一并运作。

  “那除了我已经投资的,现在还有多少能抽调的资金?”孟时问道。

  韩承很奇怪,之前的时候孟时是很少问这些事情的,“大概有三千万左右吧,怎么,你要用?那我随时都能抽出来给你。”

  “嗯,我想投资好莱坞电影。”孟时直接说道。

  “还是你自己写的剧本吗?”

  “那倒不是,我又不是神,哪儿能写个剧本就大卖啊。我只是想作为投资人投资电影而已。我还是觉得好莱坞电影是个很不错的投资方向。”

  “那也未必。必须得眼光好。以前不是有好几部影片,投资了过亿美金,最后票房惨败,成本都收不回来的。”

  “喂喂,虽然我不写剧本,但看电影的眼光还是有的。你就帮我留意着就是了。”

  “这没问题,自从上次投资电影获得了高回报之后,我也觉得这个风险行业利润太高,当然风险也大,所以一直都有注意。这样吧,等回头我让他们筛选一些我们能插手的,给你看看,看有没有愿意投资的。”

  “成。”

  说完了电影,孟时又开始说国内。

  现在国内的院线大部分都是赔钱的,但是在接下去的十年,院线简直是要赚饱了。

  只不过院线这块儿,可不是谁都能垄断的。

  院线靠的是电影,国内的电影暂时还不成气候,主要还是国外的大片。而引进国外大片是需要广电审核的,审核不过,院线就没电影可放。这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到接触到了国外大片,国内的那些红色电影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了。

  所以要做院线这一块的话,必须要有广电的人。

  韩家势力很大,但也不是哪里都有人的,再者华夏的官场上讲究的是人情往来,吃独食是最忌讳的事情。

  韩承在国外的东西,那些人想插手也插不上手,但眼红的绝对很多。

  如果韩承再在国内切下这么大一块蛋糕自己一个人吃的话,那可就太让人嫉恨了。

  就连原本只有韩承、孟时两个人股份的惠家超市,也又接受了另外三家的投资,当然,出面的都是家族里的小辈。有了那三方的势力加入,惠家超市已经从最初的b市和魔都市两家,扩展到了十二家。全国南北的大城市都有。

  因为惠家超市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有跟早起的国企员工完全不同的服务,一站式购物体验,平价甚至比外面更低的货物价格……很是培养了一批忠实客户。

  从那个供小于求的年代一直憋到现在,还真是不能小看了国民的购买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