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准备阅兵
�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

  从这可以看出,此时,“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而所谓的“观兵”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阅兵”。                                            阅兵是一种体现国力的方式,更是一种震慑宵小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手段。

  张超正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告诫那些还蠢蠢欲动的假想敌们,天朝如今是何等的强大,想动心思前最好衡量一下你们自身的实力。

  说起来,天朝阅兵并非是第一次了,曾经在张超刚成立天朝的时候就举办过一次,那一次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也因此引来了华夏其它势力们的警惕和敌对。

  后来,因为一直处于征战之中,天朝在也没有时间举行阅兵式了。而这一次,借着迁都之机,又正逢天朝成立十五周年时,进行一次大而广范围内的阅兵,可谓正是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