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破釜沉舟
等进了屋,我又看到了散落一屋子的文件材料,张鹤城蓬头垢面,头发上都能看到大块的头皮屑,估计又是好几宿没睡。

  要说张鹤城这人,有时候不佩服还真不行,踏实肯干,有魄力还有能力,来坎杖子也有一段时间,我愣是没看他除了工作以外搞别的事情,不像王勇他们,晚上吃完饭就四处招呼人打麻将。

  跟张鹤城熟了,我也忍不住开了句玩笑,说张书记你这毛病该改改了,咱乡里人还行,旁人要进来,还以为到了垃圾场呢。

  张鹤城理都没理我,从桌子上翻了半天,把一份文件递给我,这才道:“你把手头的工作都安排一下,明天跟我去一趟海宁。”

  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份到海宁农业大学学习考察的函,顿时就明白过来,张鹤城这是打算按我说的搞干果种植了。

  离开张鹤城办公室,我把几个站办的负责人都叫来,安排了一下近期的工作,又吩咐张忠杰暂时替我处理日常事务。

  虽然我来了也有一个多月,但是对于张忠杰我却只是工作上的关系,私下里接触不多,不过既然敢把工作交给他,我也不怕他搞什么猫腻,反正这期间出了什么事都是他担责任,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等安排完工作,人都走了以后,我又把刘晓玲叫来,告诉了她我要去海宁的事。

  小丫头一听说我要出差,而且还是好几天,顿时不干了,吵着闹着要跟我一起去。

  我费了好大劲,在答应刘晓玲回来后会跟她去县城,陪逛街陪玩陪看电影等若干条件之后,她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办公室。

  其实我也可以理解,对她刘晓玲来说现在正处于热恋期,别说几天,就是几个小时她都得想办法找点借口到我办公室里去一趟。

  每天下午邮局的同志都会把报纸和文件什么的送来,周元鹏在的时候都是归总分类之后第二天一起给我,刘晓玲可倒好,她会分成三份早中晚各送一趟。

  海宁市位于渤海之滨,是辽海省第二大城市,发达程度仅次于省城奉阳。

  从辽源出发,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们终于到达了海宁。

  不过一起来的并不只有我和张鹤城两人,还有湘云县林业局的局长黄子浩。

  海宁农业大学是东北著名的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的研究型大学,无论规模还是档次都比我那所农校不知道高了多少个档次,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叫谢春龄的老教授,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看上去很慈祥,并没有什么架子。

  听说我们来考察选择适合种植什么干果作物,谢春龄询问了一下坎杖子的自然条件,笑呵呵的告诉我们,说核桃板栗和榛子都行,又详细的介绍了它们的优劣,最后我们研究分析了一下,决定还是种核桃。

  之所以选核桃,一来是因为坎杖子乡的自然条件更适合种植核桃,二是因为核桃树的成本相比于其他要经济划算一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核桃在市场上相比于板栗和榛子来说更畅销,价格也比较合理。

  又考察了几天,最后我们相中了一个叫“海宁5号”的核桃品种,不仅挂果早产量高,抗寒能力也比较强,黄子浩和张鹤城都很满意,但我却忧心忡忡。

  晚上又请谢春龄吃了顿饭,一回到招待所,我就说要出商店买点东西,问黄子浩和张鹤城要不要带点什么。

  张鹤城说要买包烟,后来想了想,又说算了,我跟你一起去吧,看看都有什么牌子。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