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比之前要宽松许多,虽然年纪不大也不爱凑在人堆里去听八卦,但是整个西鄞皇城人人都知道沈家那老将军五十来岁才得一独子,且在孩子出生当日就狂风暴雨连着三日不曾见停,直到一云游的和尚路过这将军府门前,停了脚,捻了符,只一句。

  ‘此子命薄福浅,恐难平安活过十六,命里虽有贵人,但缘分浅薄,许会错过,余生若无命格强硬之人伴他左右,将来怕也是个命途多舛的格局,必将难以善终。’

  那时正遇着孩子生下来不足三日便开始高烧,沈老将军急的抱着沈清寒在外四处求医,征战沙场之人本是从来不肯信佛信道,可这时候手里抱着软乎乎的孩子却也顾不得这许多,只病急乱投医便抓着那老和尚道。

  “求高僧明示,给我家孩子一条活路。”

  “贫僧方才已然算过,贵人会在十六年后现身,在遇他之前,切记将你家孩子藏好护好,只要莫遭那些邪门歪道之人恶意缠身,此子命格便还有几分回转的余地。”

  平日里在家无聊便只能培养一个看书的喜好,再加之这些言论外人传的多了,那么多少自己也会知晓几分,只是看着书,这样的奇遇这样的话语似乎总会出现在那些祸国殃民、红颜薄命的女子身上,沈清寒实在难以想象,自己一个男儿身,如何是命薄福浅,非得要遇着个贵人才能活命。

  不过事儿出了倒也是段传奇,沈老将军对那高僧之言深信不疑,自那以后,沈清寒便也遭人牢牢看在这府门之中决然不许外出,直到十六岁那年到了贵人该出现的时候,家中长辈才又如盼星星盼月亮般的日夜望着这个人能快些出现,沈老将军怕自己再守着儿子恐会弄巧成拙反而挡了和贵人相见的机会,于是大着胆子将禁令一撤,只肖许了他沈清寒一个自由之身。

  解了禁足令,可这么多年的习惯又哪里是轻易就能改掉的,沈清寒在这一方小院儿里住的习惯,偶尔去那人来人往的地方还觉着浑身难受,这时听见小厮要带自己一块儿出门,他便伸手指指天道,“阳光能晒进我的院子,家里来去往返的也都是活人,阳气人气的倒不必刻意出门去沾,再说早市挤攘,人声沸杂,我也不愿出门。”

  虽然脾气好,但是性子拗,说过不想出门便是决计不会出门的性格。

  家中伴读小厮的年岁与沈清寒一般大,二人自幼相伴在这一方小院中玩耍长大,自家少爷是个什么脾性自己自然最是清楚,于是得了明确的拒绝之后,小厮便也不再过分多做纠缠。

  知道这禁足令刚解,一个被锁了十六年的人突然要他跟个正常人一般出了门去撒丫子的玩儿,他自然也不能习惯。

  明白循序渐进,任何事情也不能一蹴而就的道理,小厮便只道,“白天人多咱们不出门去挤,那夜里找个人少又安静的湖边去走走瞧瞧可行?”

  沈清寒轻轻点了个头,他只随口道,“夜里再说。”

  早晨的餐食被家中下人给无意瓜分,随侍小厮又独自外出去寻起了早饭吃,沈清寒饿着肚子在这湖边坐了一会儿,他的手旁边摆了些点心和清茶,虽然起了饿意,但是又没什么吃东西的胃口,纤长洗白的手指头捧着一卷书,阳光正好照进这石桌之上。

  还未入夏的天气,可是临近中午阳光越发的大,坐在室外由这暖意照着自己的背心手臂,不一会儿浑身上下也起了些燥热的意思。

  伸手捧起手旁边的茶水轻抿一口,沈清寒抬眼往外瞧了瞧,阳光洒在水面上再折回来的光线轻微有些晃眼,他拿手遮了遮这刺目的阳光,正想要起身折回自己房间里继续读书的时候,突然不知道是从哪里扔出来的一块小石子儿,竟是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