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尽管有两个儿子,但其实喻父没怎么管过。以前是做生意忙,时常出差不在家里。后来生意做起来了,儿子差不多也长大了。十几岁的小子成绩好,长得也好,没什么需要他管教的。

  因而喻父与俩儿子的相处就一个模式:打钱。

  考了年级第一,打钱。竞赛得了一等奖,打钱。没什么事儿是钱不能解决的。后来喻霖与喻淮相继上了高中,就不怎么需要家里给钱了。他们总有自己的赚钱渠道。

  喻霖闲来无事做出了几款小游戏,出手后卖了几十万。而喻淮则更厉害了,完全是空手套白狼。高中那会儿他尚未成年,不能开户买股票,就怂恿别人去买。

  喻父有好些个朋友,关系亲近的有时会带着孩子来家里坐坐,约着一起去钓鱼什么的。喻淮平时多高冷一人啊,从来不搭理人的。某一天忽然转了性子,肯跟那些个皮小子一起玩了。

  喻父以为是儿子大了,懂得朋友的重要性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知道,喻淮是懂得朋友很重要了,但跟他想的不太一样。

  他儿子从未有过与别人相互扶持的念头,只想着怎么压榨那些小子的剩余价值。他们混在一起也不是聊理想、聊人生哲学,而是被喻淮忽悠着去炒股了。

  那几家的小子比喻淮大个两三岁,还在上大学,但那精打细算的心思还真没喻淮厉害。也不晓得喻淮是怎么说服那些小子相信他的,纷纷将手头的闲钱投入了股市。

  而喻淮的零花钱还是不少的,可他偏偏一毛钱都没出。跟那些小子约定,他做军师出主意,炒股赚的钱他只分三成,多的一毛不要。至于赔了钱,那不好意思,自己兜着吧。

  一块钱都没从兜里掏出来,还要分走三成,说不要脸他喻淮认第二,怕是没人敢认第一。可那些小子是憨的,全都同意了。

  出人意料的,他们几个还真赚了好一笔钱。那些小子兴高采烈地将从头到脚的装备全换了新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上层精英的模样。连走路都带着风,跟父母说话腰杆挺得笔直。大概是觉得不用伸手跟家里要钱,说话都硬气了。

  也是那时候几家的大人才晓得,几个小子合伙去炒股了。自家的孩子有几斤几两,作为家长的还能不知道么?还炒股呢,丢进公司里连个项目部都玩不转。要真有纵横股市的能耐,怕是祖坟冒青烟了。

  几个十八/九岁的少年被老父亲剥了裤子,摁在板凳上抽。那哭声哇哇的,差点没将房顶掀了。这几个小子硬气,愣是没将罪魁祸首喻淮供出来。

  在家里挨了一顿打,几个小子抽抽噎噎的,不敢再去股市飘了。跟喻淮说这个做出的艰难决定时,还觉得非常对不起他。哪知喻淮很是大气地摆摆手,表示并不介意。让他们在大学好好学习,以后接管了家里的公司再一起赚钱。

  一番话说得那些小子对他又是感激又是愧疚的,恨不能拖着喻淮当场认个兄弟。其实他们哪里晓得啊,喻淮赚了个百八十万后本就打算收手了。股市有风险,他也不能够保证自己次次都稳赚不赔。

  倘若几家的家长没有提前介入这件事情,他也是要把几人炒股的事儿捅到他们面前的。纵然喻淮把人家当赚钱的工具人,但好歹他还是有那么一丢丢良心的。知道没自己带着,那几个小子铁定会赔得裤衩都不剩。

  可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哪是那么容易收手的?这时候让几家的家长介入好好管教一番,后续的发展就不需要他操心了。

  赚得兜里鼓鼓的,喻淮功成身退。非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