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破而后立的大明朝
,因为我们是同一个民族。
皇权和相权,法统和道统,天子和圣贤,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这些都不是,而是民族!
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要富国强兵,为什么要恢复故地……答案还是民族!
老百姓过日子讲究越过越好,兴旺繁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如此。
心学和理学的争端,到底该怎么拼盘,谁才是最合适的?一句话,哪个学说对这个民族好,哪个就是合适的。
当一个凌驾于家国天下的概念诞生之后,曾经太多的争论,一下子都销声匿迹了。
就在通州,昔日北伐胜利的地方,立下了一块一丈多高的石碑,将前人的丰功伟业,镌刻在上面。
将属于大明的辉煌,刻入所有人的心里。
与此同时,由宋濂起草,朱元璋颁布的《谕中原檄》,成为了所有学生的必背篇目。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十六个字,一下子深入人心。说来惭愧,昔日只知道啃四书五经的酸丁童生,居然有很多人,连这十六个字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大明是如何建国……
至于普通百姓,他们更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咱们的大明朝,这么牛啊!
戏台上,评书里,杨家将那么厉害,都没能拿回燕云,岳爷爷何等英雄了得,也就落了个风波遗恨。
只有大明!
真的只有大明!
一扫五百年耻辱,铁血雄兵,所向睥睨。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帝国双骄,盖世英杰!
哪怕卫青霍去病,也多有不如啊!
那韩信彭越呢?
貌似也不行!
毕竟他们只完成了一件事情,而咱们大明的开国猛将,不但建立了新的王朝,还驱逐了胡虏,再造华夏。
这份功劳,那是谁也比不上!
王岳的这一番动作,竟然给大明上下,结结实实补了一堂历史课。
当然了,王岳做事,向来不会这么简单,他一贯是一个坑套着一个坑。直到埋葬了所有人为止。
而这一次,王岳亮出了终极武器。
其实在恢复了大宁都司之后,甚至是更早,王岳和朱厚熜,这对君臣就面临一个难题,他们冲破了老臣的束缚,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权力。
但是当时的他们,就像是两头冲进菜地的野猪,奔跑过后,留下的是遍地狼藉。
破而后立。
他们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该怎么办?
这俩人都在思索,迁居孔家,推崇心学,大兴教化,鼓励科技……有相当一段时间,都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太明白,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
王岳的心中,倒是有大略的方向,而朱厚熜却还需要仔细思索权衡,说起来对他冲击最大的,或许就是颜钧的那些无君无父的主张吧!
那些离经叛道的话语,对君父的谩骂,居然在自己亲生儿子眼里,都还有那么一点道理,颜钧这家伙罪不至死!
这是何等荒唐,可又实实在在摆在眼前。
&em
皇权和相权,法统和道统,天子和圣贤,到底谁才是最大的,这些都不是,而是民族!
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要富国强兵,为什么要恢复故地……答案还是民族!
老百姓过日子讲究越过越好,兴旺繁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如此。
心学和理学的争端,到底该怎么拼盘,谁才是最合适的?一句话,哪个学说对这个民族好,哪个就是合适的。
当一个凌驾于家国天下的概念诞生之后,曾经太多的争论,一下子都销声匿迹了。
就在通州,昔日北伐胜利的地方,立下了一块一丈多高的石碑,将前人的丰功伟业,镌刻在上面。
将属于大明的辉煌,刻入所有人的心里。
与此同时,由宋濂起草,朱元璋颁布的《谕中原檄》,成为了所有学生的必背篇目。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十六个字,一下子深入人心。说来惭愧,昔日只知道啃四书五经的酸丁童生,居然有很多人,连这十六个字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大明是如何建国……
至于普通百姓,他们更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咱们的大明朝,这么牛啊!
戏台上,评书里,杨家将那么厉害,都没能拿回燕云,岳爷爷何等英雄了得,也就落了个风波遗恨。
只有大明!
真的只有大明!
一扫五百年耻辱,铁血雄兵,所向睥睨。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帝国双骄,盖世英杰!
哪怕卫青霍去病,也多有不如啊!
那韩信彭越呢?
貌似也不行!
毕竟他们只完成了一件事情,而咱们大明的开国猛将,不但建立了新的王朝,还驱逐了胡虏,再造华夏。
这份功劳,那是谁也比不上!
王岳的这一番动作,竟然给大明上下,结结实实补了一堂历史课。
当然了,王岳做事,向来不会这么简单,他一贯是一个坑套着一个坑。直到埋葬了所有人为止。
而这一次,王岳亮出了终极武器。
其实在恢复了大宁都司之后,甚至是更早,王岳和朱厚熜,这对君臣就面临一个难题,他们冲破了老臣的束缚,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权力。
但是当时的他们,就像是两头冲进菜地的野猪,奔跑过后,留下的是遍地狼藉。
破而后立。
他们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该怎么办?
这俩人都在思索,迁居孔家,推崇心学,大兴教化,鼓励科技……有相当一段时间,都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太明白,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
王岳的心中,倒是有大略的方向,而朱厚熜却还需要仔细思索权衡,说起来对他冲击最大的,或许就是颜钧的那些无君无父的主张吧!
那些离经叛道的话语,对君父的谩骂,居然在自己亲生儿子眼里,都还有那么一点道理,颜钧这家伙罪不至死!
这是何等荒唐,可又实实在在摆在眼前。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