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公道
首诗,可见他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
朱厚熜喃喃道:“莫非梁阁老平日里以于少保自比,他若是真有此心,那可是太难得了。”
王岳对梁储的想法,了解也不多,正在这时候,杨一清来了。
“老臣见过陛下,梁阁老,他,他如何了?”
“还在昏迷,但愿上天保佑,他能安然无恙。”朱厚熜随口答道,他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让杨一清坐下。
老杨恰巧也看到了于谦的这首诗,忍不住叹口气。
“若是老臣没料错,应该是最近梁阁老才挂出来的。”
王岳若有所思,盯着杨一清,这老货又有什么高论?
杨一清顿了顿,这才缓缓道:“陛下,老臣斗胆多说两句,还望陛下不要见怪。”
朱厚熜道:“杨大人年高有德,朕洗耳恭听。”
杨一清又叹了口气,“臣是景泰年间生人,算起来,我和梁阁老年纪也差不多。要说我们这些年,年少读书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于少保的死了。”
杨一清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似乎有些为难。
王岳察言观色,随即道:“宪宗的时候,已经给于少保官复原职,孝宗又追谥肃愍,于少保之冤,人尽皆知。天官只管说吧。”
朱厚熜也点头。
杨一清总算放下心来,“陛下,老臣斗胆言说,英宗早期,官场尚能延续太宗旧制,风气尚且正直,官吏还算清廉。那时候言官和朝臣势同水火,谁敢趋炎附势,依附当权,就会被其他同僚鄙夷。”
“至于土木堡之后,景泰帝在位期间,知耻后勇,励精图治,朝廷纲纪肃然,尤其是以于少保为首的直臣,共同努力,京营恢复,不论边防内政,都颇有建树。”
杨一清再度停顿,可谁都明白。
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英宗复辟之后!
虽说英宗也是朱厚熜的太爷爷,但他连爷爷宪宗都没见过,更谈不上对英宗有什么感情了。
说句实话,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打击很大。但是以大明的体量,对外作战损失再大,也不至于动摇根本。
真正的衰败,其实源于英宗复辟之后。
土地兼并,开中法破坏,纲纪废弛……英宗的第二个任期,基本上就是不断破坏祖制的过程,把老朱家的根基一点点败坏……唯一值得称道的仅仅是废除殉葬制度而已。如果这要算是贤明,那天下就没有昏君了。
而对于世道人心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冤杀于少保!
当初人家于谦挺身而出,保护的是朱明的江山,朱祁镇复辟,你看不上于谦,可以罢免,可以幽禁,唯独不能杀了。
于谦一死,就标志着大明没有公道可言了!
像杨一清、梁储、乃至杨廷和、乔宇,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正在读书求取功名的时候,都遇到了于谦的冤案。
在他们年轻的心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或许当年他们都没有察觉,但是进入官场之后,这一批年轻人,很快就放弃了棱角,变得随波逐流,圆滑世故……
当忠臣,当清官,能有什么好的!
你立功还�
朱厚熜喃喃道:“莫非梁阁老平日里以于少保自比,他若是真有此心,那可是太难得了。”
王岳对梁储的想法,了解也不多,正在这时候,杨一清来了。
“老臣见过陛下,梁阁老,他,他如何了?”
“还在昏迷,但愿上天保佑,他能安然无恙。”朱厚熜随口答道,他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让杨一清坐下。
老杨恰巧也看到了于谦的这首诗,忍不住叹口气。
“若是老臣没料错,应该是最近梁阁老才挂出来的。”
王岳若有所思,盯着杨一清,这老货又有什么高论?
杨一清顿了顿,这才缓缓道:“陛下,老臣斗胆多说两句,还望陛下不要见怪。”
朱厚熜道:“杨大人年高有德,朕洗耳恭听。”
杨一清又叹了口气,“臣是景泰年间生人,算起来,我和梁阁老年纪也差不多。要说我们这些年,年少读书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于少保的死了。”
杨一清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似乎有些为难。
王岳察言观色,随即道:“宪宗的时候,已经给于少保官复原职,孝宗又追谥肃愍,于少保之冤,人尽皆知。天官只管说吧。”
朱厚熜也点头。
杨一清总算放下心来,“陛下,老臣斗胆言说,英宗早期,官场尚能延续太宗旧制,风气尚且正直,官吏还算清廉。那时候言官和朝臣势同水火,谁敢趋炎附势,依附当权,就会被其他同僚鄙夷。”
“至于土木堡之后,景泰帝在位期间,知耻后勇,励精图治,朝廷纲纪肃然,尤其是以于少保为首的直臣,共同努力,京营恢复,不论边防内政,都颇有建树。”
杨一清再度停顿,可谁都明白。
真正的问题就出在英宗复辟之后!
虽说英宗也是朱厚熜的太爷爷,但他连爷爷宪宗都没见过,更谈不上对英宗有什么感情了。
说句实话,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打击很大。但是以大明的体量,对外作战损失再大,也不至于动摇根本。
真正的衰败,其实源于英宗复辟之后。
土地兼并,开中法破坏,纲纪废弛……英宗的第二个任期,基本上就是不断破坏祖制的过程,把老朱家的根基一点点败坏……唯一值得称道的仅仅是废除殉葬制度而已。如果这要算是贤明,那天下就没有昏君了。
而对于世道人心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冤杀于少保!
当初人家于谦挺身而出,保护的是朱明的江山,朱祁镇复辟,你看不上于谦,可以罢免,可以幽禁,唯独不能杀了。
于谦一死,就标志着大明没有公道可言了!
像杨一清、梁储、乃至杨廷和、乔宇,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正在读书求取功名的时候,都遇到了于谦的冤案。
在他们年轻的心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或许当年他们都没有察觉,但是进入官场之后,这一批年轻人,很快就放弃了棱角,变得随波逐流,圆滑世故……
当忠臣,当清官,能有什么好的!
你立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