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位大学士的心血
�,但身为士人,总不能成了阉竖的走狗,或者说,张璁必须拿出一点东西,给他们投靠过来的理由!

  除掉镇守太监,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凝聚人心,形成新的势力……

  对力量的渴望,让张璁忽略了一些风险。

  “纵然没有我说话,你也会赌赢的,可这也会造成你和陛下的嫌隙,急功近利,是你的无奈,也是你的弱点,总而言之,你好自为之吧!”

  王岳说完,转身而去,而张璁则是凝视着王岳的背影,舅舅默然……他倒了半辈子霉,一直走败运,过去还曾经抱怨过……现在他似乎明白过来,原来老天是把好运气留了下来,在这一刻,都送给了自己!

  “恩师,弟子明白了,弟子万万不敢让恩师失望!”

  ……

  王岳没有闲工夫搭理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徒弟,他告辞之后,就去了内阁。

  “没有了杨阁老,连空气都变得新鲜了。”王岳笑呵呵道。

  梁储哭笑不得,抬起头,两眼泛红,疲惫道:“王大人,毕竟同朝为官,这么说不好!”

  “嗯,我只在心里想,不说出来。”

  梁储翻了翻眼皮,无奈苦笑,“王大人,老夫当初就看出你头角峥嵘,不是凡夫俗子,现在一看,果然是不同凡响,老夫真是五体投地。”

  王岳也想起几个月之前,两个人还针锋相对的场景,果然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

  “阁老,既然是自己人,就直来直去吧,有什么吩咐,只管讲。”

  梁储含笑,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摞文稿,送到了王岳面前,笑容可掬道:“瞧瞧,有没有不到之处?”

  王岳笑了,“我这点文采,哪里敢品评您老的文章,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梁储笑容不减,继续让王岳瞧。

  王岳只好翻开,才看了个开头,王岳就大吃一惊。

  还真别说,这东西只能由王岳来评价!

  原来梁储根据修建外城的经验,总结了一套方法。

  其实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一个政策的得失好坏,该怎么评价!

  比如拿王安石青苗法来说,支持的人说十分便利,反对的人说祸国殃民……双方不停争吵,新法旧制,不停翻烧饼,直到大宋都灭亡了,也没有说清楚。

  这点在大明同样存在。

  比如修建外城之初,言官就利用不少人告状,说征地不公,向梁储发难。

  结果被王岳的大面积普查给打破了。

  这件事情对梁储的触动太大了。

  他隐隐感觉到,凡事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只要让大多数人满意,就可以执行,至于少数人的损失,可以提供合适的补偿,绝不能因为几只苍蝇叫唤,就耽搁了国家大事。

  很显然,梁储已经摸到了执政的关键所在!

  这段时间,他不断总结经验,将王岳的设计,他的感悟,执行当中的问题,还有解决方案……不断推敲,最终写出了这份文稿。

  “王大人,实不相瞒,老夫把一腔心血都浇在了这个上面……如果能够推广,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了依据,不必为了几个言官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