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奋不已,说“江湖一张纸,戳穿不值半文钱。”

  当“公仆”并不难嘛。但看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后,个个都傻了眼!原来当“公仆”真的是有风险的!

  上帝是最公平的,那些“公仆”们有过多少欢乐,也就会有多少痛苦,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小说写好后,我最大的顾虑是怕惹出什么是非来。朋友们的不满倒也没什么,大不了他们不兑现当初说要请我吃饭喝酒的诺言。

  这些年来,有一种时尚,就是打名誉官司。这应该说也是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不过,对于虚构的小说作品,有些同志也热衷于“对号入座”而诉诸法庭,这就有点难为我们的法官大人和小说作者了。

  想到这里,我心里就有些害怕。因为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有相当一部分书记局长什么的阅读了本人的这部小说,他们一定会万分诧异:这个王书记不就是我么?这个写作者军中是哪个龟孙子的笔名?一定是我身边某个小秘书或某个小**事员,或者是对我有意见的某副县长副书记,我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龟孙子查出来,先打名誉官司,再好好收拾他。如果你们要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你不要瞎猜了,我可以老实地告诉你,我不是你身边的某某,你不要冤枉好同志了。我本人说不定就是个县委书记呢。

  你或许会问:你写的不是我,那怎么好多细节都和我做的说的一样?怎么好多心里想法都和我的一样?我只能这么回答:这么多人之所以都觉得王书记像你,只能说明我写的都是事实,不是胡编乱造的。对了,如果恰好某地也有个叫王军的县委书记,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和我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王书记丝毫不差,因此要找我的麻烦,我也不怕。你想想,你因此来找我,不正好说明我写的是百分之百的事实么?我诬陷了你?损坏了你的名誉?你如果硬是要跳出来,岂不是自投我们纪委的罗网?到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哟,你以为我们纪委是吃干饭的?

  其实,我作品中的主人公王书记是真有其人的,我就是怕惹上官司,不得已换成了一个大众化的名字。我说了这么多,各位读者应该理解了我的心情。说白了,我是有备而来的。首先,我反腐昌廉,没有做坏事;再说,从文学艺术角度上讲,小说作品完全是虚构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第02章:女儿的求助

  “你王伯伯就要到长丰县当县委书记去了,怎么没听你说呀?”

  吴成一回家就问女儿吴晶。吴成是黄平县一中的语文老师,今天下午才听一位女老师说的,那女老师的老公是县委**秘书。

  “他的事我怎么知道嘛。”

  吴晶愣了一下,看了一眼父亲,微低着头说。

  “你是县电视台播音员,县里这么大的事还不知道?”

  吴成盯着女儿说。他知道,女儿大了,好多话都不喜欢和他这个做父亲的说了。

  吴晶装模作样地盯着一本《艺术概论》看了几行字,突然撒娇地说:“我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呢,还有闲心管别人的事。”

  吴成叹了口气,说:“你这孩子啊,唉。明天是星期天,我没课,请王伯伯来家里吃顿饭。”

  “请什么嘛,多麻烦,反正他要走了,不在黄平了。”

  吴晶故意和父亲开着玩笑,以掩饰刚才的尴尬。

  吴成瞪了女儿一眼,说:“你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呀?当初别人给你找这个工作费了多大心啊,要不是你王伯伯帮忙,你一辈子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