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之计
公子生前爱吃酥点甜糕羊油烤饼等添加上面。

  其中有道菜叫“过门香”,就是将各式各样鸡鸭牛羊肉捏成团儿,下油锅炸,也是那小公子生前挚爱。

  欢娘简直被小公子嘴巴嗜好感动得泪花儿直迸,这不就是为自己量身订造菜式么。既便利,又是全肉大宴,早晚给他奉香磕头都响了不少。

  时间一长,欢娘知道了分寸,看着情况东挪西移,便能私下借着供品捞点儿肚子油水,餐食不至于太寡淡。

  吃肉补营养问题,勉强算是暂且解决了。

  那小公子长什么样儿,她哪儿知道?不就是瞧着郑绣绣模样胡乱懵,听袅烟说小公子是个美男子,郑绣绣生得也好,那么这兄妹两人,五官该不会差得太远。再说了,长得俊古代读书人,再怎么千变万化,总不是面如冠玉,皎若玉树,濯濯如春日柳?再如何,也不会是个矮子胖子麻子。

  而那蓝衣,就是花了点儿心思。主屋红木四脚衣橱内,亡人服侍冠帽保存得极好,欢娘见里头蓝色袍子居多,想必是这小公子喜欢颜色,便顺带加了一句。

  除了小公子服饰,欢娘发现个好去处。

  小公子卧厢外西侧是两层楼书房,离欢娘这边住耳房都东院内,但隔了一扇月洞门,拐个弯儿就到,修葺得很花心思,从卧厢边挑出一间,单独而造,青瓦元宝脊上祥兽鸱吻高伫,顶楼两排梨木万字书格不沾灰尘,架上藏书丰富,分门别类。

  这年代科举同明代相类,考试重头内容近似于四书五经与八股策论严谨,可小公子藏书内,却有很多宽松风雅词赋诗论,甚至还有通俗易懂民间话本和传奇演义,这些书压里面,外头统统包了一层皮,遮得严实。

  欢娘意外,这小公子面上是个成绩好乖学生,其实也不算太老实,私下偷看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呢。

  原先常春馆内,虽能看两个字,却哪儿又叫读书,零零碎碎不全面。欢娘也就主动领下扫除书房任务,每日过来读书打发时光。

  ——

  不觉近秋,天气渐凉,几日下了连绵秋雨,添几分瑟冷。

  这天正是月中十五,郑氏夫妇一如平时,去城内佛堂找送子观音娘娘求子,按往日惯例,得是用了午饭,添完香油才回,家人一道跟去有高姨娘、焦婆子同各自几个小厮丫鬟,浩浩荡荡走了一排,家中顿空了不少。

  郑绣绣知道爹爹一向不许自己出门,往日也从没费嘴皮子恳请过,这日却不知道怎么,站门口送行时,咬了半会儿唇,才托身边婢子腊梅过去,说想一道儿去。

  郑济安看上去很意外,可自然不许,手一挥,叫腊梅将女儿强搀进去。

  欢娘彼时也站人群堆里,见郑绣绣霎时变了脸色,还不愿意进去,又多求了几次。

  郑济安不高兴了,高姨娘生怕惹了老爷出外兴致,这才过去跟郑绣绣劝了两声。

  郑绣绣不敢忤逆爹爹,很是不满地望了这姨娘生母一样,轻轻甩了手,一副小脸扭成了个丝瓜馕儿,才一步一回头地看着大门,心不甘情不愿地朝闺房走去。

  养家里好好闺女儿,闹着要出门,欢娘免不了心头一动,悄声问韩婆子:“老爷这次出门,是不是跟友人同行?”

  韩婆子心想这小鬼灵光,还挺会看形势,答应着:“还不是那霍大人,说是这肇县香火地儿还没去过,到个地方当然得要拜一拜当地神灵,今儿见老爷一家要去,说顺便一道,门口接人马车都是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