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号杏儿的家书
��。

  年关将至,杏儿寻得许公馆这桩好差事,自然得寄些银钱,捎封信回家。她走在大街上,蹦蹦跳跳,口袋里有了零花,年轻丫头,嘴巴可闲不住,路边称了一大包糖炒板栗抱在怀里,边走边吃。

  滚圆饱满的板栗被炒得焦香,上面还有层薄薄的糖稀,杏儿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热乎乎的,上下两边牙齿一齐用力,薄脆的板栗壳受力则开,里头是甘甜紧实的肉。

  等走到了邮局门口的小摊,板栗只剩下半包。

  一张小案,一迭信纸,有砚台毛笔,也有钢笔墨水,一位老叟戴着瓜皮小帽挑了个幌子开门做生意——“代写书信”。

  老叟刚吃过午饭,正在暖和的阳光下打瞌睡,看到眼前来人,揉揉脸,捋了捋胡须,戴上玳瑁老花镜招呼杏儿坐。

  “代写书信,代写书信,识文断字,前朝秀才。”

  老叟自己编了广告语,念起来还挺顺溜。

  他干枯的大手招呼杏儿坐在长条凳上。

  “毛笔叁个子儿,钢笔两个子儿。”

  “毛笔的信怎么还贵些?”

  “纸啊!”

  杏儿为了让家人觉得自己过得不错,想了想说:“那还是毛笔吧。”

  老叟研磨墨汁,用镇纸铺平一张纸,举着毛笔,等杏儿口述。

  杏儿继续吃板栗:

  “爹娘,你们放心,我在城里找了份好差事,薪水很高,吃得好,穿得好,住得也好,和主人家都是一样的。”

  “城里头有个开首饰店的老爷,家里新娶的儿媳妇怀了身孕,寻我去伺候那位少奶奶。”

  “少奶奶还是个小丫头模样,性子是极好极恭顺的,人也随和,从不磋磨下人,女儿服侍她,就像照顾自家的妹妹,不吃力。”

  “啊呸,这个板栗是坏的,好苦,呸呸……这句别写进去啊。”

  “我们少奶奶闺名叫悠然,原也是个小门小户家的女孩。她很体恤女儿,对人大方,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女儿一份。”(杏儿就是个吃货,笔者都忍不住吐槽了。)

  “许老爷经常过问我少奶奶的日常起居,很是关心她的孩子,我都一一作答,老爷很满意我。说起来,我好像没怎么见过我们大少爷。”

  “大家伙儿私下都在议论,说大少爷的是非,讲他不大好,新婚以后就不在家住。不过,出门时,爹娘教过女儿,本分干活不要嚼主人家的舌头,所以我不参与大家伙的讨论。当然主要也是怕少奶奶难过。”

  “我也劝我们少奶奶,想开点,有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不吃?天天哭哭啼啼对孩子不好。”

  “爹娘,要过年了,女儿寄了钱回去,不要舍不得花,割点肉,买袋面粉,包顿肉馅饺子。扯几尺布,换几斤棉花,给一家人做身新衣服,过年时别忘了做米花糖给弟弟妹妹们解馋。”(其实是她自己想吃。)

  “就这么多了,老爷爷你写好了没?”

  老叟听她絮絮叨叨不经感叹,这姑娘小小年纪就这么絮叨,年纪大了岂不是要成唠叨婆子?

  “写好了。”

  “念与我听听?”

  “敬启者,见字如面,女儿寻得一许姓人家为婢……(中间省略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