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现有的城隍体系之下,城隍爷是不可能永远当下去的…主要是修仙者的寿命也不长(至少与甘甜曾以为的动辄千岁、万岁差的远了),等到一位城隍爷辞职、免职或者死在任上,就要来一位新城隍。
这种事也会告知所在地区的官府,并由城隍庙的庙祝贴出告示。
而新城隍的生平并不会是什么秘密,打听一番就会有人知道,而一旦有一个人知道,就离大家都知道不远了。
再者说了,有些事本来就是要传出去的。比如说这次的城隍庙会,按照习惯,城隍庙会的日期就是城隍爷生日前后…
“城隍老爷姓杨,不敢直呼名讳。”一开始小童还比较生疏,记得小心忌讳。后来谈性起来了,便滔滔不绝地说起如今的城隍爷曾经的‘丰功伟绩’,眼睛都在发光。
不过说到最后他又有一些沮丧了:“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迎神…爷爷每年都和几个大师傅做迎神用的行头,每年都没用上。都说城隍爷觉得金陵百姓怠惰,不愿意显灵…”
庙会有一个高.潮部分,就是所谓的‘迎神’,这个部分最重要的是抬神轿□□。
这个过程中需要参与的人都需要‘扮演’成城隍身边辅官小吏之流,这当然就需要行头了。能参与制作这种行头,也说明小童的爷爷确实是本地很厉害的手艺人了!
至于说显灵不显灵的。
甘甜好像听人说过,迎神时只有事先征得神的许可,这才可以抬着神像出游。而如果神更加满意,甚至会出现在□□当中,而这就是典型的显灵。
连续多年的行头都没用上,只能是这些年的迎神祈祷都被城隍爷拒绝了。
“你也说了,城隍爷公正严明、惩恶扬善,十分在意金陵百姓疾苦,既然是这样,又怎么可能不喜金陵百姓?必然是城隍爷关心公务,不在意这等事!”这倒不是甘甜瞎说,经过小童的描述,她还真想起了一点儿关于这位城隍爷的事。
好像是家人无意之中提起的…外冷内热、务实勤勉、不喜虚浮。
只能说,城隍爷和老百姓之间缺乏一点点沟通啦!
甘甜绞尽脑汁地回忆自己知道的,想要安慰一下小哥哥,小哥哥却被他爷爷叫走了。
“小童,要做事了!”声音有点儿苍老,但看着还好,是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
甘甜跟着凑过去看,原来是一些行头,这些就是迎神会上要用的了,和唱戏所用很像,不同在细节处。
看得出来制作这些行头的人很认真,细节都一丝不苟。想到对方的年纪,做这种精细活儿应该很不容易了,甘甜心里也非常佩服。
这并不是不能见人的东西,小童爷爷以为就是小孩子看新鲜,叮嘱一句‘不要上手’之后就随她看了。
“老爷子,行头备的怎么样了?”有一个四十岁上下,戴瓦垄帽、穿长衫的男子走过来问。只是听他说话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行头上,而是充满了忧虑。
行头准备的很好,并没有一丝错处,但男子却依旧忧心忡忡——不是为了行头,而是为了迟一些的迎神会。
“老爷子…您说今年能办成迎神会吗?”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
“若是再办不成迎神会,大家伙儿该怎么想啊!”男子哀叹了一声,又道:“之前好些年没办成迎神会已经是人心惶惶了,今年再不成,恐怕就要先试试告罪了�
这种事也会告知所在地区的官府,并由城隍庙的庙祝贴出告示。
而新城隍的生平并不会是什么秘密,打听一番就会有人知道,而一旦有一个人知道,就离大家都知道不远了。
再者说了,有些事本来就是要传出去的。比如说这次的城隍庙会,按照习惯,城隍庙会的日期就是城隍爷生日前后…
“城隍老爷姓杨,不敢直呼名讳。”一开始小童还比较生疏,记得小心忌讳。后来谈性起来了,便滔滔不绝地说起如今的城隍爷曾经的‘丰功伟绩’,眼睛都在发光。
不过说到最后他又有一些沮丧了:“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迎神…爷爷每年都和几个大师傅做迎神用的行头,每年都没用上。都说城隍爷觉得金陵百姓怠惰,不愿意显灵…”
庙会有一个高.潮部分,就是所谓的‘迎神’,这个部分最重要的是抬神轿□□。
这个过程中需要参与的人都需要‘扮演’成城隍身边辅官小吏之流,这当然就需要行头了。能参与制作这种行头,也说明小童的爷爷确实是本地很厉害的手艺人了!
至于说显灵不显灵的。
甘甜好像听人说过,迎神时只有事先征得神的许可,这才可以抬着神像出游。而如果神更加满意,甚至会出现在□□当中,而这就是典型的显灵。
连续多年的行头都没用上,只能是这些年的迎神祈祷都被城隍爷拒绝了。
“你也说了,城隍爷公正严明、惩恶扬善,十分在意金陵百姓疾苦,既然是这样,又怎么可能不喜金陵百姓?必然是城隍爷关心公务,不在意这等事!”这倒不是甘甜瞎说,经过小童的描述,她还真想起了一点儿关于这位城隍爷的事。
好像是家人无意之中提起的…外冷内热、务实勤勉、不喜虚浮。
只能说,城隍爷和老百姓之间缺乏一点点沟通啦!
甘甜绞尽脑汁地回忆自己知道的,想要安慰一下小哥哥,小哥哥却被他爷爷叫走了。
“小童,要做事了!”声音有点儿苍老,但看着还好,是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
甘甜跟着凑过去看,原来是一些行头,这些就是迎神会上要用的了,和唱戏所用很像,不同在细节处。
看得出来制作这些行头的人很认真,细节都一丝不苟。想到对方的年纪,做这种精细活儿应该很不容易了,甘甜心里也非常佩服。
这并不是不能见人的东西,小童爷爷以为就是小孩子看新鲜,叮嘱一句‘不要上手’之后就随她看了。
“老爷子,行头备的怎么样了?”有一个四十岁上下,戴瓦垄帽、穿长衫的男子走过来问。只是听他说话的人都能意识到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行头上,而是充满了忧虑。
行头准备的很好,并没有一丝错处,但男子却依旧忧心忡忡——不是为了行头,而是为了迟一些的迎神会。
“老爷子…您说今年能办成迎神会吗?”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
“若是再办不成迎神会,大家伙儿该怎么想啊!”男子哀叹了一声,又道:“之前好些年没办成迎神会已经是人心惶惶了,今年再不成,恐怕就要先试试告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