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分发
��分珍贵,府衙最好留下百株种着好为下一年留种。”

  “马先生所言极是”,戚大人当初能收到穆蕴的资助升官,自然不是庸人,“我想,到时谁家认领了,再派两个幕僚时常过去看着西红柿长势,指导他们如何种植。爷为蜀川百姓耗费的心血,我们不能浪费。”

  戊一笑着点头,觉得爷提拔起来的七八位地方大员,都是拍马屁的好手,瞧瞧这话说得多耐听。

  热闹的街市上突然跑来一群衙门里的士兵,等士兵在墙上刷刷贴了两张榜文离开后,来往的百姓忙都涌上前去。

  “大爷,这上面写的什么?”一个挑着担子老人凑在人堆中,问旁边衣着整洁的中年人,“是不是朝廷往我们这里下了什么救济?”

  老人穿着一身补丁,面色黧黑,搭在扁担上的手全是枯皮。

  中年人好笑道:“我们这儿不旱不捞的,朝廷下什么救济?倒是官府找到一种新菜蔬,想让大家认领种,到时还会派幕僚过去查看长势,教认领的人家怎么种。等这菜蔬收获后,只需将收成的十分之二交给府衙便好。”

  老人听着频频点头。

  如果是以前的那位府尹,他或许还怀疑是衙门里故意出法子盘剥老百姓,绝不会往前凑,但两年前新上任这位戚大人,却是一位从不欺压贫苦百姓的好官。

  因此他只犹豫片刻,就挑着担儿向府衙走去。

  老人到时,已经有好几个衣着不好的百姓排着队在认领新菜蔬幼苗儿。

  城里但凡不愁吃喝的人家都不怎么关心这什么新菜蔬,虽然戚大人是好官,但大家都觉得和衙门的交道是能少打便少打。

  万一种得不好,到时再惹来是非。

  然而对于天天勒紧裤腰带生活的穷人来说,有个可能入口的东西出现,怎么着都要试试的。

  老人领了二十株西红柿苗回南城门十里外的家时,老伴儿正领着两个重孙在灶间忙碌,孙媳妇在地里还没回来。

  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在孙子很小的时候便因为去山里打猎被野猪撞破肚子死了,儿媳妇还年轻守不住,不到半年就改嫁而去。

  他们老两口操持孙子长大,疼他从小没爹没娘,想要什么都尽量地给他寻摸来。

  老人起早贪黑挣两个钱,自己和老伴儿连最便宜的高粱面都舍不得多吃,却还攒着钱买米给孙子做白米饭吃。

  这么十七年如一日的养大孙子,老人变卖家当,又花二两银子给他买了个媳妇,但那孩子从小被宠得好赖不知,整日好吃懒做东游西逛,根本定不下心过日子。

  媳妇没过门两年,孙子就因为在城外和几个混混打架不知被哪个一刀子捅死了。

  虽然孙子很不懂事,对于一家人尤其是两个老人来说,他死了跟天塌了也没什么差别。

  若不是孙媳妇当时伤心过度晕倒,请来郎中一把脉说是喜脉,老人和他老伴儿都不会再熬过来。

  八九个月后,孙媳妇生下一对儿龙凤胎,这个破败的家里才算有些欢笑声。

  老人没想到,二两银子买来的这个孙媳妇,比当初花五两银子给儿子娶到家的儿媳妇强百倍。

  孙媳妇生下孩子没过完月子,就开始下地干活,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过去,半句没提过改嫁走的事情。

  如今家里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