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檄文
,竟过来骗钱,被宋县令识破,之后接二连三又碰到不少江湖骗子。

  宋县令一怒之下下令,但凡治不好老太太病的,关押在牢里半个月,全都登记在册。如若查出是骗子,便按照大明律例关押三年。

  如此一来,骗子是没了,郎中也找不到了。

  这小大夫,年龄实在是太小,就算是大夫,也不可能治好老太太的病。何必偏偏往牢里凑。

  要知道,这可都是挂上案底的。

  往后真要医术有什么长进,想给一些大富大贵的人看病,那些人家瞧着竟有一个案底,必然不会用这样的人给自家的治病。

  跟着士兵到了县衙,杨琪在后面的花厅里坐着,有丫鬟奉上茶。

  丫鬟们的言谈举止倒是恭恭敬敬,可杨琪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宋泽玉听到有人接檄文,大夫也请到县衙了,原本的愁云总算是飘走了不少,甚至连公事都没做完,赶紧跑出来,待他匆匆忙忙赶到花厅的时候,却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坐在花厅左右张望。

  心里头就如同浇了一盆冰水,连带着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连见都不见,直接吩咐丫鬟把这人带到老太太屋里头,如若治不好,直接扔牢里。

  杨琪左等右等,没见主事的人过来。

  终于,有个丫鬟恭敬的请了她去给老太太看病。

  杨琪眉心便忍不住拧了起来,倘若按照那位兵大哥所说的,宋县令对自己母亲的病很在意,可这一回竟没有亲自出来。

  把想法压在心里,没走多久,便去了老太太住的正屋。

  现在这个点,才巳时两刻(十点钟左右),蜀中湿度大,又热得很,外头早已经跟个蒸笼似的。老太太屋子里已经摆了冰盆。

  “老太太正在休憩,小大夫需等上些时辰!”大丫鬟杨柳说道。

  杨琪表示理解,不过却借着这功夫,向杨柳询问老太太的病情。这杨柳举止端庄,比那王家千金王倩瑶都还有那么几分像闺秀。又瞧着这屋里头的布置高档许多,完全不是那王家能比的。

  而那冰盆!

  蜀中不好储存冰块,哪怕是大冬天的,再冷,也可能不下大雪。这里有冰块,显然老太太也是个极为享受的人。

  嗯,应该说,从这些琐碎的布置,还有丫鬟的接人待物,都让杨琪感觉出一股浓浓的高大上的味道。

  听到杨琪向她询问老太太的病情,杨柳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说道:“老太太夜里睡不踏实,头疼得不行,鸡鸣后稍稍可以入睡。只是过了午,便又睡不着,精神不太好,稍稍一点琐事便易怒。”

  “以前老太太待丫鬟极为和善,连重话都不说一句,近几日,心里火气一来,连连摔个几个杯子!”杨柳最终补充了一句。

  “写过这位姐姐!”杨琪嘴甜的叫了一声。

  杨柳对于杨琪的礼数,颇为受用。虽说礼数不太正宗,但这穷乡僻壤的,有一个知礼的实数不易。

  午时刚到,里头就有丫鬟过来说老太太醒了,请她进去瞧病。

  老太太的精神不大好,身体消瘦,双颊都凹了进去,显然被这头疼折磨得不轻。

  老太太喝了一口凉茶,抬起眼皮,看着杨琪,却让杨琪感觉到一丝丝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