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还是在杨知府处下功夫吧。”

  *

  姚大史回了衙门之后,便从后门转了出去,然后去了一个没有门匾的院落。

  院落精致宽敞,虽然不知主家姓甚名谁,但看摆设便晓得不是寻常人的住所。

  姚大史到了书房门前,寻人通禀,不多时便被领了进去。

  书案前立着一人,长身玉立,着墨绿色锦袍,手下挥毫泼墨,转瞬落了一个字出来。

  姚大史低头看了过去,竟是个“戏”字。

  男子搁笔到了笔架上,转过了身来。

  他英眉下眼眸深邃,挺直的鼻梁下,嘴角微微上翘,看到姚大史来了,摆手让了坐。

  “先生辛苦了,如何?”

  姚大史本不是税课司大史,而是此人的心腹幕僚,名唤姚录。

  而此人不是旁人。

  他正是签下此令的,那位二十七岁登顶内阁的,内阁首辅章纪堂。

  姚录虽然痴长他许多年岁,可全然不敢怠慢,躬身行礼才坐了下来。

  “回大人,那天风楼果然不肯交钱,同官府讨价还价,我只给他们减免了五百两,估计毕三姑背后那位主家,不会就范。”

  他说着,抬头看了章纪堂一眼。

  这一眼,被章纪堂捕捉到了。

  “我看先生满眼疑惑,可是在问我为何同一个小女子为难?”

  这话真真说中了姚录的心思。

  “不瞒大人,不知这是何故啊?”

  章纪堂笑了笑。

  “听闻沈如是在京城的大钱庄里,一口气借了一万两白银,这几日正到了还钱的时候。我想试试这位花魁,这等捉襟见肘的情形当如何应对。是不是准备去开封府的杨知府处装穷呢?”

  他在解释,但是姚录听得更疑惑了。

  沈如是缺不缺钱,要不要装穷,又同首辅大人有什么关系?

  念头一过,首辅大人就看了过来。

  “我这缺一个同我搭戏的人,我瞧中了这沈如是,但还要看她戏演的够不够好,到底够不够这个格。”

  第2章 契约(小修)  “好生演戏,莫要有旁……

  小商户盯着大商户,大商户盯着天风楼。

  一早,毕三姑刚到重山阁,就看见窗下放着的一抬箱子,瞧那模样,装银子的?

  毕三姑眼睛一亮,又听沈如是吩咐丹竹。

  “你亲自去趟绸缎庄,把我今年定的新衣都撤了,还有,今年的胭脂水粉也减半。”

  毕三姑暗暗一喜:这位姑奶奶真想通了!

  毕三姑连忙上前,“姑娘怎么能这般委屈自己?四五千两也算不得太多,姑娘若是不舍得,便是从我们这些人的用度里面拿出来些,也就是了,你可不能省。”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沈如是停下手中的事看了过来。

  “三姑待我太好了。”

  毕三姑有些不好意思。

  “姑娘是�